新研究显示,50岁以上成年人使用科技产品与认知障碍风险降低存在关联。通过对41.1万名平均年龄69岁的老年人研究发现,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互联网的人群在认知测试中表现更优,诊断为认知障碍或失智症的比例也更低。
这项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综合分析显示,在57项研究中近90%的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具有保护性认知效应。贝勒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斯卡林指出:"在数字时代首批使用者中,日常数字技术使用与认知障碍风险降低存在关联。"
杜克大学神经认知障碍项目主管穆拉利·多赖斯瓦米表示:"这项发现打破了科技总是有害的刻板印象,值得深入研究。"研究显示,数字技术带来的持续挑战(如适应更新、解决故障)与有益认知训练类似,同时社交功能的维持也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尽管研究人员已考虑健康、教育、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但仍存在"是科技促进认知还是认知能力影响科技使用"的争议。研究还发现,科技提醒功能可部分补偿记忆损失,应用程序有助于维持购物、银行等基本生活能力。
虽然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老年人失智症比例下降可能与科技使用有关,但数字技术同样带来风险。联邦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老年人虽较少报告诈骗损失,但每次受骗金额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过度使用可能削弱社交联系,专家强调健康活动(如锻炼和合理饮食)不可或缺。
研究还提出未解之谜:这种益处是否适用于数字原生代。韦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的沃尔特·布特指出,随着技术持续演变,这种效应可能并非一成不变。他比喻道:"每项新技术出现都会引发恐慌,但最终往往发现其实际效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