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截至2025年9月12日,John Mandrola博士评论了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会议上的五大焦点:
- 瓣膜性心脏病指南更新
- 高血压新药研发进展
- 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抑制剂新试验
- 维利西呱(vericiguat)疗效评估
- 地高辛(digoxin)临床应用新证据
更正声明:关于DANBLOCK研究的误报澄清
哥本哈根大学Eva Prescott教授指出:
- 西班牙REBOOT试验样本量误报(实际为8000例而非4000例)
- 对轻度左室功能障碍(LVEF 40%-49%)亚组分析持不同意见
- 重申β受体阻滞剂的成本效益和历史价值
「在左室射血分数40%-50%的心衰研究中(如Cleland等2018EHJ荟萃分析),β受体阻滞剂显示获益,且这类患者群体存在高度重叠。」
新欧洲瓣膜性心脏病指南争议点
1. 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替代冠脉造影的争议
- 获Ⅰ类推荐(证据等级B),但基于:
- 2项小型观察性研究
- 1项敏感性和特异性荟萃分析
- 质疑:指南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不匹配,建议降级为「考虑性建议」
2. 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干预争议
- 获Ⅱa类推荐,但基于:
- 2项小样本高偏倚风险试验
- EARLY TAVR试验终点设计缺陷(再住院率驱动结果)
- 行业利益冲突:TAVI瓣膜公司资助研究
3. TAVR年龄阈值下调
- 基于NOTION试验(平均年龄74岁)
- 长期风险未知:缺乏10-20年随访数据
- 建议年轻患者充分知情讨论
4. 三尖瓣反流(TR)经导管边缘对合术(TEER)
- Ⅱa类推荐基于TRILUMINATE试验
- 关键缺陷:无假手术对照组,主观终点驱动结果
5. 心房颤动(AF)手术消融推荐
- 联合瓣膜手术时获Ⅱa类推荐
- 仅在二尖瓣手术时获Ⅰa类推荐
- 证据基础薄弱:7项研究中仅1项RCT(Gillenov NEJM)
高血压新药:巴克索司他(Baxdrostat)能否改变现状?
机制与背景
- 醛固酮合酶抑制剂,阻断醛固酮生成
- 针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已接受多种药物治疗)
- 相比螺内酯($4/月):减少高钾血症风险
BaxHTN试验结果
组别 | 剂量 | SBP降幅 | 高钾血症发生率 |
---|---|---|---|
安慰剂 | - | 6 mmHg | 基线水平 |
试验组 | 1mg | 14.5 mmHg | ↑ |
试验组 | 2mg | 15.7 mmHg | ↑↑ |
- 关键数据:停药后仍维持降压效应(提示生理机制调节)
- 质疑点:
- 90%患者未使用螺内酯
- 成本高昂可能限制应用
- 依从性问题(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肥厚型心肌病(HCM)治疗突破
梗阻性HCM:Aficamten vs 美托洛尔(MAPLE-HCM)
- 主要终点:峰值摄氧量提升(1.1 ml/kg/min)
- 次要终点显著改善:
- NYHA分级
- KCCQ评分
- LVOT压力阶差
- BNP水平
非梗阻性HCM:Mavacamten无效(ODYSSEY-HCM)
- 启示:仅梗阻性HCM患者获益
- 安全性警示:需长期观察负性肌力作用
维利西呱(Vericiguat)心衰疗效评估
VICTOR试验结果
- 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率(18.0% vs 19.1%)
- 风险比:0.93(0.83-1.04,p=0.22)
- 矛盾结论:
- 心血管死亡↓17%(p=0.03)
- 全因死亡↓14.4% vs 12.3%(p=0.03)
荟萃分析救场
- 整合VICTORIA(高风险HFrEF)+ VICTOR(低风险HFrEF):
- 总样本量11,000+
- 心血管死亡↓11%,心衰住院↓9%(p=0.008)
作者警告:个体试验差异过大削弱荟萃结论可信度
地高辛新证据(RATE-AF亚组)
关键发现:
LVEF分层 | 治疗优势 | 主要获益 |
---|---|---|
≥50% | 改善收缩功能(Δ2.3%) | 症状控制、BNP降低 |
40%-49% | 与β阻滞剂等效 | 减少利尿剂使用 |
- 安全性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25% vs 54%(美托洛尔)
- 临床启示:房颤伴HFpEF患者或应优先考虑地高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