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映射技术新进展Advanceme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Mapping Techniques - Simple Scienc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scisimple.com美国 - 英语2025-09-12 20:53:0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62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电图流(EGF)映射技术在心房颤动(AF)源定位中的应用进展。通过64极篮状导管采集39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电生理数据,发现平均每位患者存在6.6个AF源且动态变化。研究揭示主导源(≥20%活跃度)占比10.7%,主要位于左心房,并发现AF源活跃时心房周长变异性下降。新技术突破传统标测方法局限,为房颤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但尚需解决导管接触质量等技术难题。
心房颤动EGF映射技术电信号源治疗效果持续性房颤信号源特征周长分析映射技术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患者预后
心房颤动映射技术新进展

新方法帮助识别心房颤动的病灶源头,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2025年9月12日15:07 ― 阅读时间5分钟


新型心房颤动映射技术

一种称为电图流(EGF)映射的新技术可帮助可视化房颤期间心脏内的电信号流动。该技术使用先进算法创建心房电活动的实时图像,其目标是确定房颤的起源,以便医生能更有效地治疗患者。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两组接受不同医疗中心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了观察。在获得患者许可并使用镇静剂和抗凝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医生进行了相关手术操作。

Carto和EnSite Precision两种技术被用于创建心房三维地图,通过放置在心脏内的64极篮状导管采集信号。该过程使医生能够收集右心房(RA)和左心房(LA)电活动的大量信息。

患者群体特征

该研究纳入了399名持续性房颤患者。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超过四年,且多数曾接受过消融手术。在纳入的患者中,41%为女性。

手术记录了大量引起房颤的电信号源,研究人员发现每位患者平均约有6.6个心脏电信号源。

房颤信号源特征

研究聚焦于识别引起房颤不规则心律的区域(称为信号源)。发现这些信号源具有动态特性,即随着时间推移在活跃和非活跃状态间转换。

EGF映射技术生成了这些信号源的可视化图谱,显示出心脏哪些区域最为活跃。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信号源的活跃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不同的电活动模式。

研究将主导信号源定义为在记录期间至少20%时间具有显著活跃度的区域。在检测到的信号源中,仅有11%被归类为主导源,且这些主导源主要位于左心房。

周长分析

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周长(CL),即心脏电信号活动完成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平均周长保持稳定,与房颤信号源的活跃度无关。这表明信号源并未改变心脏活动的速度。

然而,研究发现了显著现象:当房颤信号源处于活跃状态时,周长变化幅度降低。这表明当某个信号源活跃时,会导致周围区域的心脏活动更加一致和同步。

研究局限性

虽然EGF映射技术显示了应用前景,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导管与心脏组织接触不完全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此外,导管的位置也会影响数据采集。

更重要的是,该研究仅观察了消融手术前的记录。这意味着治疗后对房颤信号源的理解可能会发生变化。

有效映射技术的重要性

找到合适的映射技术对于改善房颤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方法在定位致颤区域方面效果参差不齐。许多方法依赖复杂的分析,既耗时又缺乏一致性。

EGF映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实时观察电信号行为识别房颤源。该技术避免了对心脏活动的预设假设,更全面地揭示房颤期间的电信号流动。

通过观察电信号的动态行为,EGF映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定位和治疗导致房颤的关键区域。持续研究对于完善这种映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潜力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方向

EGF映射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其治疗房颤的效果打开了大门。该技术可能提供更清晰的主导信号源识别路径,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结局。

后续研究将聚焦于分离心脏内不同类型电信号的可能性,提高房颤起源定位的准确性。这些工作最终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并提高预防房颤复发的成功率。

总之,虽然房颤仍是治疗挑战,但像EGF这样的映射技术进步为改善患者预后带来希望。持续深化对心脏电信号行为的理解,对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