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研究揭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及其与长期新冠的关联Molecular study reveals immune system excessive activation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links to Long COVID Labmate Online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labmate-online.com美国 - 英语2025-09-15 21:51:2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47字
哥伦比亚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分子层面研究揭示了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患者存在持续性免疫功能紊乱、代谢失调和炎症反应,发现该病症与莱姆病和长期新冠存在病理机制重叠。研究识别出7项关键代谢通路异常,证实患者免疫细胞对模拟感染刺激呈现过度炎症反应,为开发靶向治疗方案(包括二甲双胍、雷帕霉素、益生菌等)提供重要依据,并强调雌激素水平对女性患者症状的影响。
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长期新冠免疫反应能量代谢受损脂质代谢异常细胞外基质紊乱补体系统过度激活精准干预分型诊疗
分子研究揭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及其与长期新冠的关联

研究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对细菌、病毒和真菌表现出增强的免疫反应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领衔的多中心研究团队,首次在分子层面揭示了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持续性炎症和免疫异常的具体机制。这项突破性研究为开发靶向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可能改善该综合征及莱姆病、长期新冠等感染后相关疾病患者的症状。

ME/CFS的核心症状包括无法解释的疲劳、运动后不适和认知功能障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算全美约有330万人受该病困扰,年经济损失高达510亿美元。随着血液、肌肉和大脑研究的证据积累,该病症已明确为生理疾病而非曾被误判的心理问题。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纽约和加州的56名ME/CFS患者与52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样本,通过代谢组(细胞代谢物全集)和蛋白组分析,结合运动前后模拟感染刺激的免疫反应检测,发现患者体内存在交织的病理过程:

  • 能量代谢受损:导致疲劳并积累有毒代谢物
  • 脂质代谢异常:引发组织损伤和慢性炎症
  • 细胞外基质紊乱:破坏结构性支持和炎症信号传导
  • 上皮屏障崩溃:特别是肠道屏障损伤,促进菌群失调和细菌产物入血
  • 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加剧组织损伤和持续疲劳
  • 铜依赖抗氧化通路受抑:增强氧化应激
  • 色氨酸-血清素-犬尿氨酸通路失调:关联认知功能障碍

当用脂多糖、聚肌苷酸等细菌/病毒模拟物刺激时,ME/CFS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显著升高的白细胞介素-6(关键促炎细胞因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和灭活白色念珠菌的进一步刺激也引发夸张的细胞因子释放,这种反应在45岁以上雌二醇水平较低的女性中尤为显著。

"我们的发现表明ME/CFS患者对常见感染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共同第一作者切潇雨博士指出。研究团队建议根据分子标志物划分ME/CFS亚型,并据此设计临床试验:

  • 先天免疫过度活跃者:使用二甲双胍、白细胞介素-37或雷帕霉素
  • 菌群失衡者:应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 脂质代谢障碍者:补充12,13-二羟基-9-十八烯酸或GDF15中和抗体
  • 色氨酸代谢异常者:采用5-羟色氨酸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 脂肪酸利用障碍者:补充肉碱
  •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疗法调节炎症

共同第一作者阿米特·兰詹博士强调,虽然ME/CFS的初始诱因仍不明朗,但分子层面的机制研究已揭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这将推动精准干预的发展。资深作者伊恩·利金教授总结道:"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病理认知,更为分型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