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扎鲁非班能显著改善干预前梗死相关动脉通畅性,并降低30天不良临床结局风险。该药物未增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但与更多轻度至中度出血相关。
这些发现发表在《NEJM Evidence》上,源自由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学系A. W. J. van’t Hof博士及其同事领导的国际随机临床试验。
扎鲁非班是一种专为快速皮下给药而设计的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旨在为疑似发生STEMI的患者提供即时抗血小板活性,甚至在患者抵达导管室之前即可发挥作用。在该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2467名患者被随机均等分配,在首次医疗接触时接受两种剂量的皮下扎鲁非班(0.11 mg/kg或0.13 mg/kg)或安慰剂。研究人员评估了该治疗对复合分层结局的影响,该结局在30天随访期内对七个临床终点进行排序——包括死亡、卒中、复发性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形成、心力衰竭事件、梗死面积或无任何不良结局。
关键发现:
- 扎鲁非班显著改善了主要多组分疗效终点,显示STEMI患者严重并发症风险降低。
- 接受扎鲁非班的患者在干预前表现出更好的冠状动脉血流,基于血管造影评估结果。
- 扎鲁非班组的校正帧数快于安慰剂组,表明梗死相关动脉的灌注更早恢复。
- 根据GUSTO标准,该研究未发现扎鲁非班治疗患者中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增加。
- 扎鲁非班组和安慰剂组的严重出血率相似。
- 接受扎鲁非班的患者中轻度至中度出血更常见,表明早期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考虑是可管理的。
总体而言,该试验的结论强调了扎鲁非班作为早期干预药物的潜在价值,它能增强冠状动脉通畅性并改善STEMI护理中的短期临床结局,而不会在严重出血风险方面产生重大权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快速恢复血流至关重要,观察到的较轻出血事件增加在此背景下是可管理的。“这些结果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将扎鲁非班纳入院前STEMI管理策略。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优化剂量、评估长期结局,并确定这种早期治疗方法如何整合到现有的再灌注方案中。”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