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术显著降低房颤中风风险 或可减少部分抗凝药物使用需求Ablation reduces stroke risk for AFib and may remove need for some types of blood thinner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alphagalileo.org美国 - 英语2025-11-12 14:10:48 - 阅读时长5分钟 - 2212字
国际OCEAN随机试验证实,成功实施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后,患者中风风险大幅降低至每年0.3%-0.7%,且服用阿司匹林与强效抗凝药利伐沙班在预防中风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利伐沙班导致临床相关非大出血风险增加3.5倍;因此,对于中风风险中等的房颤患者,成功消融后可能安全停用抗凝药物仅保留阿司匹林,这一突破性发现有望改写当前临床指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和出血并发症,为数百万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凸显消融术在降低房颤相关卒中风险中的核心作用。
导管消融术房颤中风风险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利伐沙班OCEAN随机试验美国心脏协会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心律失常微创心脏手术隐匿性中风抗血小板药物
导管消融术显著降低房颤中风风险 或可减少部分抗凝药物使用需求

研究亮点:

  • 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成功实施导管消融术可显著降低与心房颤动(房颤,一种不规则心律)相关的中风风险。
  •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可能表明消融术后无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物。
  • 尽管导管消融术已知可减少房颤发作,但其是否同时降低房颤相关的中风风险一直不明确。
  • 注:该试验今日同步以完整论文形式发表于同行评审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25年11月8日,新奥尔良——美国心脏协会2025年科学会议今日公布的一项初步突破性科学报告指出,用于矫正不规则心律的微创心脏手术——导管消融术,可能将中风风险降低至足以让部分患者停用抗凝药物的程度。此次会议于11月7日至10日在新奥尔良举行,是全球心血管科学领域最新科研进展、研究及循证临床实践更新的顶级交流平台。

在OCEAN随机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中风风险升高人群成功实施消融术后是否仍需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多国多个医疗中心招募了近1,300名成年受试者,在其接受房颤消融术后持续追踪三年。参与者包括无心律不齐复发证据且中风风险中至高的人群,后者通常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房颤使中风风险增加五倍,并可能导致血栓、心力衰竭和死亡。据该协会2025年心脏病与中风统计报告,美国约有500万人患有房颤,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200万。

该疾病可通过导管消融术治疗,这是一种微创非手术方法,可消除房颤的电触发因素并防止心律不齐复发。当前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即使成功实施消融术,中高风险个体仍应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中风。

“我们已知房颤消融术有效,但此前并不清楚消除心律失常是否也能降低长期中风风险,”研究作者、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心脏病学主任阿图尔·维尔马医学博士表示,“许多成功接受消融术的患者常询问‘能否停用抗凝药?’迄今为止,由于缺乏足够证据证明停药安全,我们一直建议他们继续服用。因此,明确成功消融后是否可安全停用抗凝药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为半数合格受试者每日开具75-160毫克阿司匹林(一种温和抗血小板药物),另一半则每日开具15毫克口服利伐沙班(一种强效抗凝药)。

研究发现,房颤消融术后开具利伐沙班抗凝药在中风防护方面与阿司匹林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出血风险更高。具体结果如下:

  • 利伐沙班组三年中风风险(包括仅脑成像可检测的隐匿性中风)为0.8%,阿司匹林组为1.4%。
  • 利伐沙班组年中风风险为0.3%,阿司匹林组为0.7%——组间差异不足以表明存在显著差别。
  • 无论服用利伐沙班或阿司匹林,重大或致死性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 然而,临床相关非重大出血(严重到需就医的出血)在利伐沙班组为5.5%,阿司匹林组为1.6%,即利伐沙班导致此类出血的可能性约为阿司匹林的3.5倍。

“本质上,房颤导管消融术减少了心房颤动复发,也能降低这种常见心律疾病相关的中风风险,”维尔马表示,“鉴于利伐沙班显著增加的出血风险,我们得出结论:对于这些中风风险已降低的个体,抗凝药相比阿司匹林并无优势。现在我们可以建议患者,即使其中风风险中等,停用抗凝药也可能是安全的。”

研究细节、背景与设计:

  • 该研究纳入1,284名成年受试者,平均年龄66岁,男性占71%,平均距离上次消融术16.4个月。
  • 受试者于2016年3月30日至2022年7月25日期间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以色列和中国的医疗中心入组,并接受为期三年的随访。
  • 研究人员采用CHA2DS2-VASc评分(基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既往中风或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状况,以及年龄和性别,按0-9分评估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本研究入组时平均评分为2.2,近32%的受试者评分≥3,属高风险。
  • 研究人员收集了中风、系统性栓塞和出血事件数据,所有受试者在入组时及三年后均接受脑部磁共振成像(MRI)。
  • 试验期间,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每日75-160毫克阿司匹林或每日15毫克利伐沙班。
  • 数据分析对比两组:利伐沙班(抗凝)vs.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小部分受试者CHA2DS2-VASc评分≥4。因此,该发现可能不适用于更高风险人群。

合著者、资助信息及披露详见摘要。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所呈现研究的声明与结论仅代表研究作者观点,不一定反映协会政策或立场。协会对其准确性或可靠性不做任何陈述或保证。会议摘要未经同行评审,而是由独立评审小组根据其对会议讨论科学议题多样性的潜在贡献进行筛选。在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以完整论文形式发表前,该发现视为初步结果。

协会超过85%的收入来自企业以外的渠道,包括个人、基金会、遗产捐赠以及投资收益和教育材料销售收入。企业(包括制药、器械制造商等)也向协会捐款。协会有严格政策防止捐款影响其科学内容和立场。整体财务信息可在此查阅。

关于美国心脏协会

美国心脏协会是推动更长、更健康生活世界的坚定力量。致力于确保所有社区的健康公平,该组织作为健康信息主要来源已逾百年。在全球3,500多万志愿者支持下,我们资助突破性研究,倡导公共健康,并提供关键资源以挽救和改善受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影响的生命。通过在科学、政策和护理领域推动突破并实施经验证解决方案,我们日复一日不懈努力,促进健康并改变生命。可通过heart.org、Facebook、X平台或拨打1-800-AHA-USA1联系我们。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