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复杂且具有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舒张功能障碍、心室松弛受损及心肌僵硬度增加,尽管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全球HFpEF患病率持续上升,主要受人口老龄化、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增加以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生存率改善的驱动。尽管约占所有心力衰竭病例的一半,HFpEF仍是重大治疗挑战,因传统心衰治疗在此亚组中疗效有限。这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凸显了综合多模态策略的重要性,该策略需整合对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理解、精细化表型分析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心血管影像学、循环生物标志物(如半乳凝素-3、可溶性ST2、NT-proBNP)、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和多组学分析的最新进展,已实现对HFpEF不同内型的精准识别,这些内型涉及系统性炎症、微血管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和心外合并症等不同机制。
多模态诊断工具的整合支持靶向干预,包括新型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抗纤维化治疗)和非药物措施(结构化运动训练、饮食优化和合并症管理)。此外,系统生物学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杂数据集的整合,促进早期检测、风险分层和动态治疗调整。HFpEF的精准医学框架旨在超越症状控制,通过改善功能容量和长期预后实现疾病修正。本文综合现有知识,系统评述HFpEF病理生理学进展、新兴诊断工具及整合治疗模型的转化潜力,最终倡导向基于机制的个体化治疗路径转变。生活方式干预(如结构化运动训练和饮食调整)与动态疾病监测的结合,为治疗优化提供了新机遇。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