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及如何预防它

Alzheimer’s Disease and How Not to Get It

美国英语健康
新闻源:unknown
2025-09-23 22:33:21阅读时长5分钟2330字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农药DDE肉类高脂饮食糖毒素静息蛋白健康饮食认知衰退

我常被问及对某种饮食或疾病的看法,但谁在乎我或他人的主观意见?我们应关注科学证据——当前经同行评审的医学文献中最佳证据平衡指向何方?欢迎收听营养事实播客,我是主持人迈克尔·格雷格博士。

我认识许多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最常见病因)的人,你很可能也一样。事实上,美国已有超过600万人患病。如何避免成为统计数据的一员?这是我即将出版的《如何不衰老》一书的核心内容,但在此第300期播客中,我将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风险因素。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清单不断增长,但即使汇总所有基因,也仅占病例不足一半。证明人类可能控制该疾病的最有力证据是:同卵双胞胎拥有完全相同基因,若一人患病,另一人通常不会发病。因此,我们必须思考除遗传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在我关于农药与癌症的视频中曾讨论过这项研究:包括DDT代谢物DDE在内的氯化农药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人类致癌物。但该研究显示,血液中DDE等物质水平升高并未增加癌症死亡率,反而提升了其他原因死亡风险。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源于糖尿病或痴呆症风险上升。此前我已探讨糖尿病关联,那么痴呆症呢?一项题为“血清农药水平升高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研究发现:罗格斯大学团队证实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DD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尸检研究显示血液浓度可良好反映脑部水平。DDE浓度最高者罹患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风险约为四倍。体外实验更表明DDE能提升人脑细胞淀粉样蛋白前体水平,揭示潜在机制。

综合多项研究,农药与痴呆症的关联确凿无疑,急性农药中毒者患痴呆风险约翻倍的数据与此一致。在美国老年人群中,DDT及其分解产物DDE也与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升高相关。DDT在1940至1960年代于美国广泛使用,巅峰期年产量达1.8亿磅。时至今日,它仍残留人体内,污染超90%美国人的血液,而DDE——这种与阿尔茨海默风险倍增相关的农药——浓度处于最高水平。

残留源于食物供应链。此前视频中我指出:素食母亲乳汁中DDT、DDE等禁用农药浓度远低于非素食姐妹,DDE差异最为显著——素食者浓度低四倍。这些毒素在食物链中富集,故污染最严重的食品为肉类、鱼类及乳制品。研究显示,肉蛋鱼奶中的污染物水平比植物性食品高5至10倍。更糟的是,烹饪无法降解DDE类污染物——反而可能使其更浓缩。而这种农药提升阿尔茨海默风险的效应,堪比携带所谓“阿尔茨海默基因”APOE ε4。

接下来探讨肉类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日本近几十年痴呆症激增的原因何在?可能是肥胖率上升,或“胆固醇、饱和脂肪及铁摄入增加——源于肉类等动物产品消费增长”。日本总热量摄入仅增10%,但动物脂肪与肉类消费飙升500%,约为含糖垃圾食品增幅的10倍。此期间大米消费下降,但学界认为并非白米具有保护作用,而是人们改食更差替代品。如同发现鱼类消费与疾病减少相关时,需思考是否因人们用鱼替代了更差的肉类。

跨国研究显示类似模式:“阿尔茨海默病最重要的饮食关联似乎是肉类消费,鸡蛋与高脂乳制品可能也有贡献。”阿尔茨海默病与人均肉类供应量呈现高度相关性。各国国内研究亦印证:肉类、甜食、高脂饮食与认知衰退相关,而多数植物性食品则降低风险。

原因多样:动物产品富含铜、汞、铅、镉等重金属,缺乏叶酸,且含饱和脂肪、胆固醇及促炎性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饮食干预或是降低风险的最佳途径。但如何确认因果关系?肉类消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因果证据包括:关联强度、跨研究一致性、饮食变化先于痴呆风险出现、剂量反应关系(肉类摄入越多风险越高)及多种合理机制。尽管“肉类是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因素”已获公认,但从未有随机对照试验验证此假说。

综述高脂饮食对脑部的损害效应时,提出“多种因素导致高脂饮食引发脑损伤——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炎症及脑血管与血脑屏障完整性改变”。但这些结论多基于啮齿类研究。先进核磁共振技术证实,高脂饮食可导致脑部能量代谢功能障碍。

通过CT扫描可追踪“颅内动脉狭窄”(脑动脉堵塞)进程及“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轻度狭窄者认知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如穿衣)长期稳定;中度堵塞者逐年衰退;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者迅速恶化,进展为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达两倍。“长期摄入标准西方饮食(高饱和脂肪与胆固醇)可能破坏脑血管完整性”,损害脑部血管。因此,药物干预(“药理调节”)常被推荐以改善饮食引发的功能障碍——但为何不首先尝试健康饮食?

最后讨论减少糖毒素摄入以抵御阿尔茨海默病。

每人拥有长达60亿英里的DNA,身体如何防止其缠结?组蛋白如线轴般固定DNA线程。名为静息蛋白(sirtuins)的酶将DNA缠绕于组蛋白线轴,沉默该段DNA基因——故得名SIRtuins(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尽管静息蛋白仅被发现约十年,但其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因它促进健康衰老与长寿。该关键防御机制的抑制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逝者尸检显示:静息蛋白酶活性丧失与脑部特征性斑块及神经纤维缠结积累密切相关。静息蛋白可激活通路,引导大脑避开斑块与缠结蛋白形成。鉴于活性下降对神经健康危害显著,学界正研发提升静息蛋白活性的药物——但为何不先预防其抑制?

食物中的糖毒素(即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会抑制静息蛋白活性。现代饮食中AGEs过量,具神经毒性。血液高浓度AGEs可预测长期认知衰退。测量老年人尿液糖毒素水平显示:浓度最高者在后续九年认知衰退最严重。

衰老过程中大脑实际在萎缩。60-70岁人群年均脑组织体积减少5立方厘米,但个体差异显著。极健康者脑萎缩可能减轻,少数人甚至无脑容量损失。正常年均脑体积减少约2%,而70-80岁人群平均损失2.1%——部分人损失更多,部分更少,甚至四年内无男女出现脑容量减少。

澳大利亚研究者首次证实AGEs与此类脑萎缩的关联。限制摄入此类化合物或具重大公共卫生价值。因静息蛋白缺乏可通过减少饮食AGEs预防并逆转,降低AGEs摄入或成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的新策略。

部分糖毒素在体内生成(尤其糖尿病患者),但吸烟与饮食(尤其高脂高蛋白食品)可使任何人摄入。此前视频列出15种糖毒素污染最严重食品——以鸡肉为主,兼含猪肉、牛肉及鱼类,这或许解释为何高肉食者患痴呆风险达长期素食者的三倍。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