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疾病现状
全球约有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占60-70%的病例。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约4.16亿人处于AD病程各阶段,其中约3亿人处于临床前期。若缺乏有效疗法,到2050年美国AD患者将达1300万,全球将达1.53亿。这种人口结构变化突显了早期预防的重要性。
尽管已有Aducanumab和Lecanemab两种疾病修正疗法获批,但面对疾病生物学异质性带来的挑战,仍需开发新型治疗方案。临床研究面临诸多障碍:患者分层选择、早期信号检测、生物标志物应用、终点指标选择及疗效评估体系构建。
解决方案
CPAD作为全球性中立平台,汇聚制药企业、监管机构和学术机构的资源,在数据驱动框架下推进AD治疗创新。通过整合联盟内的患者层级数据,利用其在数据管理、聚合和分析领域的核心能力,识别AD治疗最关键未满足需求,促进药物研发决策科学化。
核心成果
CPAD的监管成果包括:
- 开发两类临床试验模拟工具:
- 针对中重度AD(获FDA/EMA认可,2013)
- 针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获EMA支持函,2018)
- 海马体体积作为AD试验富集生物标志物(获EMA认可,2011;FDA支持函,2015)
-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AD试验中的应用(获FDA支持函,2015)
数据库与工具
CPAD数据库
数据库包含人口统计学信息、APOE4基因型、合并用药、认知量表(MMSE和ADAS-Cog)等数据,已转换为统一数据标准(CDISC SDTM v3.1.2)。数据完全去标识化,对CPAD成员和经批准的外部研究人员开放访问。
临床试验模拟工具
- 前痴呆阶段试验优化工具:以CDR-SB为主要终点,整合基线海马体体积、患者脱落效应及变异性因素。
- 中轻度AD试验工具:基于ADAS-cog认知终点,构建药物-疾病-试验综合模型,涵盖疾病进展、药物效应、安慰剂效应等要素。
重点工作组
Tau-PET标准化工作组
针对tau-PET成像在示踪剂特性、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的差异,CPAD牵头建立跨机构的量化标准体系。该标准化工作将提升tau-PET在试验富集、病理监测和时空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促进抗淀粉样蛋白/抗tau蛋白疗法研究。参与成员涵盖哈佛大学、礼来、强生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
Tau-PET替代终点工作组
该工作组致力于评估tau-PET作为替代终点的适用性。区别于直接反映患者生存/功能的临床终点,替代终点需通过科学验证预测临床获益。当前Amyloid PET已作为加速审批的替代终点,但面对AD病理异质性,亟需建立多维度生物标志物体系。工作组由FDA/EMA监管代表及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组成。
定量建模工作组
通过整合高质量临床试验数据,构建包含认知功能、生物标志物的疾病进展模型。该模型将优化试验设计:
- 通过血液生物标志物减少不必要的PET扫描
- 基于生物标志物组合预测认知衰退
- 建立生物标志物与认知轨迹的纵向关联模型
合作网络
核心成员
- 制药企业:礼来、罗氏、Biogen、Eisai等
- 监管机构:FDA、EMA、NIA
- 学术机构: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哈佛医学院
专家团队
由首席执行官Klaus Romero领衔,核心团队包含科学总监Yashmin Karten等专家,专职负责数据管理、项目协调及技术开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