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保目录更新

2025医保目录更新:310种新增,C类目录开启医疗新格局!

作者:孔祥勇
2025-08-29 09:25:01阅读时长4分钟1571字
社会医保医保目录C类目录医疗保障肿瘤治疗罕见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创新疗法基因治疗CAR-T细胞疗法价格谈判商业保险支付体系重构医保续约规则医药产业治疗方案分层

2025年8月,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启动年度医保目录更新工作。此次更新有310种新增候选药物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121种同时申请新设立的C类目录。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医保支付体系正式迈入“双轨制”时代,国家医保目录(NRDL)与C类目录首次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格局。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肿瘤治疗领域有61种药品同台角逐,罕见病治疗板块37种药品争夺有限名额,而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更是出现了卫材Leqembi与礼来Kisunla两大重磅药物的直接对抗,让这场医保目录更新之战备受瞩目。

C类目录:创新疗法的新机遇

C类目录的出现,无疑是本次医保目录更新的一大亮点。它作为突破“保基本”原则的创新机制,允许年治疗费用超过50万元的高价疗法进入推荐目录。该目录采用专家协商定价模式,还可配套风险分担机制,如预算封顶、结果付费等,这为基因治疗、CAR-T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开辟了准入路径。数据显示,79种C类候选药物同时申请传统医保目录,这反映出药企对两种路径的审慎权衡。 在肿瘤领域,三款本土KRAS G12C抑制剂氟泽西布、加洛西布、格勒西布同台竞技,它们均具有突破性治疗认定,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罕见病领域,中国首个血友病B基因疗法Xinjiuning亮相C类目录,进行准入尝试。而在神经学领域,阿尔茨海默病的两大单抗药物卫材Leqembi和礼来Kisunla在安全性与便利性维度展开了差异化竞争。Leqembi以安全性为核心优势,而Kisunla则强调治疗便利性,只需4周给药一次。

新支付机制:治疗方案分层与支付体系重构

新的支付机制催生了治疗方案的分层。医保目录药品需通过价格谈判实现年费用≤30万元,以确保更多患者能够受益。而C类目录则允许更高定价,但会附加使用限制。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为例,赛诺菲Sarclisa选择医保目录路径,争取普及性,希望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上这种药物。而强生Talvey/辉瑞Elrexfio则押注C类目录的高价值定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在心血管领域,PCSK9单抗的“三国杀”也十分精彩。Ongericimab具有LDL-C与Lp(a)双降优势,Ebronucimab在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方面表现突出,而Recaticimab凭借8周给药优势获得了差异化定价空间。 C类目录的出现还推动了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的协同发展。支付体系重构方面,基因疗法可能通过“医保 + 商保 + 患者共付”模式实现可及性。例如,罕见病药物Ztalmy(针对CDKL5缺乏症癫痫的突破性疗法)通过真实世界证据争取准入优待,而Livmarli/Bylvay则采用“双轨制”申请策略分散风险。

医保知识科普:NRDL与C类目录的奥秘

医保目录(NRDL)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遵循“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原则,准入药品需通过严格的价格谈判实现普惠性覆盖。而C类目录作为补充机制,突破了传统价格限制,重点支持具有突破性创新价值的疗法。 风险分担机制包括预算封顶,也就是设定年度医保支出上限,以及结果付费,即疗效达标后支付等创新模式。基因疗法如Xinjiuning通过单次注射实现长期疗效,但其年治疗费用可能超过百万元,因此更适合C类目录路径。CAR-T细胞疗法因个性化制备特性,通常需要特殊支付安排。 医保续约规则也有了变化,“8年连续纳入”要求意味着药品需持续证明临床价值,而适应症扩展审查强化了中国临床数据的重要性。支付体系重构将推动形成“基础保障 + 创新补充”的双层医疗保障网络。

结语:价值导向新阶段的挑战与机遇

2025年医保目录更新标志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进入了价值导向的新阶段。C类目录的设立既为创新疗法开辟了道路,也对药企定价策略形成了考验。随着支付机制多元化发展,患者将获得更精准的治疗选择。然而,如何平衡可及性与可持续性仍是未来改革的核心议题。这一变革不仅影响药品准入格局,更将重塑医药产业的创新方向与研发策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疗法能够顺利进入医保目录,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也希望医保体系能够不断完善,实现医疗保障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