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希尔马尔·巴丁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显著促进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分子机制。在与山东大学研究人员的联合实验中,该团队利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证实,由NMDA受体和TRPM4离子通道组成的神经毒性蛋白复合体是导致脑神经元死亡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元凶。
这项研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治疗策略有根本区别。该复合体中,NMDA受体(参与神经元信号传递)与TRPM4通道的物理相互作用赋予了细胞外突触的NMDA受体毒性特征。这种"死亡复合体"可引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动物。
新型药物分子FP802(一种TwinF界面抑制剂)成功解构了该复合体。这种神经保护性分子通过结合NMDA受体与TRPM4通道的相互作用界面,阻断两者蛋白结合并溶解复合体结构。研究表明,接受FP802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疾病进展明显减缓:突触丢失、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等典型病理改变显著减少,学习记忆能力基本得以保留,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量也大幅下降。
"我们针对的是下游细胞死亡机制,而非直接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巴丁教授解释道,"这种阻断策略不仅能防止神经元死亡,还能通过阻断反馈机制抑制淀粉样蛋白沉积。"研究团队此前已证明FP802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中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表明该机制可能适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研究团队正与FundaMental Pharma合作推进药物优化。尽管临床应用仍需时日,但德国研究基金会、欧洲研究委员会等机构的资助将加速药物开发进程。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期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