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麻研究:250多项研究报告解析
通过Anthony Martinelli发表于《大麻观察》
截至8月底,全球科学家已发布数百项关于大麻及其化合物的同行评审研究。这一研究浪潮既反映了大麻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接受度提升,也体现了人们对了解其与人体相互作用机制的迫切需求。若特朗普总统最终推进大麻重新分类,研究热度预计将显著上升。以下是2025年发表的250多项大麻相关研究精选摘要:
大麻素展现强效抗生物膜活性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研究发现CBD和CBG等大麻素可破坏MRSA生物膜,显著降低细菌活性,即使对耐药菌株也有效。这些大麻素还能抑制关键耐药基因表达,显示出开发新型抗生物膜疗法的潜力。
大麻幼苗性别鉴定通用遗传标记问世
科学家开发出适用于多种大麻品种的可靠DNA标记技术,可在幼苗期确定性别。相比传统开花鉴别法,该技术具备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的优势,为种植者提供重大效率提升方案。
每12名美国癌症幸存者中有1人使用大麻 近半数用于医疗目的
全国性调查显示约8%的癌症幸存者正在使用大麻,近半数使用者明确将其用于缓解疼痛、恶心、焦虑和睡眠障碍,并报告显著症状改善。
康涅狄格州大麻合法化后交通事故无显著增加
分析显示该州大麻合法化前后交通事故数据无明显差异,表明合法化未对该地区道路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CBDA在动物和细胞模型中的生物利用度远超CBD
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表明,大麻二酚酸(CBDA)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中的吸收率和稳定性均显著高于CBD,显示出更高效的治疗潜力。
开发出可安全持续释放THC的水凝胶贴剂
研究人员开发出含有THC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通过丙二醇或植物甘油增强皮肤渗透性。该水凝胶具备结构稳定性,支持皮肤细胞生长并在数天内持续释放THC,为局部炎症治疗提供安全可控的递送系统。
纳米递送CBD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展现强效抑瘤作用
叶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携载CBD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模型中表现优于游离CBD。该系统增强CBD吸收,诱导癌细胞死亡,在动物模型中实现68%的肿瘤缩小,且毒性极低。
THC和CBD在大脑中产生不同活动模式
大鼠神经成像显示THC增加整体脑连接性和血流量,CBD则降低连接性但不影响血流。两者联用产生适度平衡效应,提示CBD可调节THC的部分神经刺激作用。
雾化大麻可能缓解纳洛酮引起的阿片类戒断症状
初步研究显示,在纳洛酮使用前吸入大麻可降低戒断严重程度(通过COWS评分评估),且未增加心血管风险,提示大麻素在阿片类药物解毒中的潜在价值。
CBD与低剂量辐射联用对肝性脑病具保护效应
在肝性脑病大鼠模型中,CBD与低剂量辐射联用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改善肝脑功能,效果优于单一疗法,显示出协同治疗策略。
工业大麻根部发现抗癌化合物
《大麻研究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大麻根部的新木脂素(如达达酚A、B)对神经母细胞瘤等儿童癌症细胞具有强效细胞毒性,其中达达酚A显示出极低抑制浓度。
高剂量医用大麻使用未损害妥瑞氏综合征患者的驾驶能力
发表于《精神病学前沿》的病例报告显示,每日吸入高达10克医用大麻的28岁患者仍符合德国驾驶标准,THC血药浓度高时驾驶能力保持完好,伴随抽动、注意力和睡眠改善。
发现大麻叶中新的黄酮生物碱化合物
化学分析揭示大麻叶中存在此前未记录的黄酮生物碱类化合物,扩展了已知植物化学多样性,为未来治疗研究提供潜在新靶点。
大麻萜酚(CBG)可减少脂肪堆积和炎症从而缓解肝纤维化
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CBG通过降低肝脏脂肪积累和炎症标志物显著减少肝纤维化,提示其作为代谢性肝病治疗候选药物的潜力。
荷兰脑瘤患者超半数使用过大麻
调查显示超50%的荷兰脑瘤患者使用大麻缓解疼痛、失眠和焦虑,凸显其作为癌症辅助治疗的广泛应用。
短期使用大麻的认知影响无显著性别差异
受控认知测试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记忆、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方面对大麻的短期反应差异极小,表明急性使用下的认知影响具有一致性。
CBD增强抗生素对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
临床前研究显示,CBD与标准抗生素联用可增强对高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为治疗耐药感染提供潜在辅助治疗策略。
CBD复合配方缓解犬类乘车压力
双盲交叉试验显示,54只犬中仅2mg/kg CBD联合L-色氨酸和α-酪蛋白制剂显著降低压力诱发乘车后的皮质醇水平,但效果因品种和个体吸收差异而异。
大麻使用改善女性性高潮功能
系统回顾16项覆盖近8,85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大麻显著提升性高潮频率、强度、满意度等指标,低至中等剂量规律使用效果更明显,但偶有注意力问题。
可穿戴手套实现伤口现场CBD纤维治疗
工程师开发出可就地生成CBD复合微纤维的可穿戴手套,为伤口治疗提供移动灵活的局部应用方案,特别适用于资源受限环境。
意大利和英国多数大麻种植者同时种植其他作物
调查1,302名种植者显示82%同时栽培其他作物,表明种植动机更多源自园艺爱好而非纯粹商业利益,可能影响政策制定。
吸入型CBD-万古霉素配方高效杀灭MRSA
悉尼大学开发的吸入粉末配方可24小时内高效杀灭临床MRSA菌株,粒子尺寸适配深部肺递送,为靶向治疗提供新路径。
35年追踪研究显示大麻使用与高血压无关联
CARDIA队列4,300名成人35年追踪数据显示,累计大麻使用量与高血压发病率无统计学关联,各亚组分析结果一致。
CBD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缓解压力诱发的社交退缩
小鼠模型显示,应激前给予CBD可预防社交退缩和可卡因敏感性,逆转血清素信号、内源性大麻素受体和应激通路的基因表达变化。
癌症遗传学突破:四大大麻谱系与早期性别鉴定技术
83个基因型分析确定四个独特谱系,HRM技术实现幼苗期性别鉴定,大幅提升育种效率。
CBD缓解帕金森治疗副作用
《神经治疗学》研究显示CBD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保护脑细胞,既提供神经保护又不干扰标准治疗的运动效益。
新型CBD配方生物利用度提升5-7倍
《药剂学》研究显示,纳米乳剂或脂质体载体可使CBD吸收效率达到常规胶囊的5-7倍。
CBD与FGF21复合水凝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先进功能材料》研究证实该水凝胶通过调控炎症和促进神经再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模型的功能恢复。
木霉菌处理提升工业大麻抗旱性与大麻素产量
《工业作物与产品》研究发现木霉菌处理可增强大麻抗旱能力并提高大麻素含量,为可持续种植提供新方法。
CBD通过靶向MALAT1和EMT通路抑制胰腺癌转移
体外研究显示CBD通过下调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和逆转上皮-间质转化,降低侵袭相关蛋白表达,与低剂量吉西他滨联用具协同效应。
老年人使用大麻关联"更年轻"脑网络模式
25,000名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使用者表现出类似年轻人的脑网络活动,尤其在皮层-小脑连接,认知表现更优。
大麻使用与肾功能下降无关
《临床肾脏病学》研究证实大麻使用不会加速肾功能衰退或增加慢性肾病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