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光技术,临床试验表明其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该疗法有望发展为普通灯具,供人们安装使用以预防疾病。
丹麦技术大学(DTU)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联合衍生企业OptoCeutics,发明了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基于光的深部脑刺激诱导特定伽马脑波,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脑活动。
罗斯基勒医院的医生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这种伽马振荡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具有积极效果。初步研究表明,接受干预的患者在语言和记忆等认知能力方面有所改善。
目前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进一步验证疗效。
技术发明人之一、DTU教授保罗·迈克尔·彼得森(Paul Michael Petersen)指出,该技术灵感源自麻省理工学院(MIT)近十年前的研究——当时发现闪光灯可诱导阿尔茨海默症小鼠产生伽马脑波,从而减少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这类斑块会损害神经细胞并引发脑部炎症。
"但闪光灯可能引发不适甚至癫痫,因此我们开发了用户无法察觉闪烁的改良设备,在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副作用。"
——保罗·迈克尔·彼得森教授
研究人员首先在健康人群中验证设备诱导脑波的能力,随后开展双盲对照试验: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每日使用新型光疗设备或安慰剂灯具30分钟,持续6至1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认知测试和脑扫描中均出现改善。特别在长期试验中,治疗组脑容量出现增长,而安慰剂组则继续萎缩。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以获取更有力证据。若数据得到确认,这种已上市的设备或可大规模应用于医疗机构。
彼得森教授强调了该疗法的潜在价值:"如果能通过光刺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使他们维持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病程发展,这将是重大突破。"
长期来看,该技术可能发展为家庭预防性光源,特别是在失智症高发的养老机构中具有应用前景。这项丹麦-美国合作始于2017年DTU教授耶斯·布伦格(Jes Broeng)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术交流。当时在读硕士生马库斯·卡斯滕森(Marcus Carstensen)参与开发了首个LED电路原型,现已成为OptoCeutics首席技术官。
阿尔茨海默症作为丹麦第四大致死疾病,目前仅有少数药物可暂时稳定病情。丹麦痴呆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该国约有25,000例确诊患者,绝大多数为非遗传性病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