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全球头号死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2000万人死亡。如今,科学家认为口腔和肠道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细菌可能在心脏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芬兰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动脉中积聚并减少流向心脏血液的脂肪沉积物(称为斑块)样本。
这些样本取自100多名死于心脏病发作的人以及另外100名接受手术清除动脉斑块的人。
研究团队检查了斑块中是否存在有害细菌。他们在两组人群的40%以上斑块样本中发现了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al)的DNA,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口腔和消化道中。
在美国大多数人口腔中自然存在的草绿色链球菌,对健康人通常无害。
在参与者中,这种细菌主要以生物膜形式存在,即嵌入动脉壁的微生物群落,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并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
然而,在免疫系统受损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这些微生物可能逃离生物膜并导致心内膜炎等疾病,这是一种心脏内膜的感染,会引起炎症、心肌损伤和阻塞。
当受感染的心脏瓣膜组织脱落时,它会通过血液流动并卡在冠状动脉中,阻断血流,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
基于这些结果,专家建议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每天刷牙和使用牙线两次,并定期进行牙科检查,以减少口腔中的草绿色链球菌数量。
芬兰坦佩雷大学医学院与健康技术学院的研究作者、佩卡·J·卡尔胡嫩教授表示:"我们旨在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由多种细菌组成的生物膜,我们也在研究生物膜钙化(发生在牙齿表面)是否也可能与冠状动脉钙化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830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美国卫生当局预计,到2050年,超过60%的美国人将患有某种形式的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导致美国三分之一(100万人)的死亡,使其成为头号死因。
上个月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分析了121名突发心脏死亡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样本。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近四分之三为男性。
该组参与者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30,表明肥胖,这是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研究团队还分析了另外96名接受过内膜切除术(一种从动脉内膜清除斑块的手术)的人。
该组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9岁,72%为男性。他们的平均BMI为27,表明超重但未达到肥胖。
研究团队发现,死亡组66%的斑块样本含有细菌,手术组58%的样本含有细菌。
然而,两组中最常见的细菌是口腔草绿色链球菌群。在死亡患者中占42%,在手术患者中占43%。
在正常、未堵塞的动脉中,细菌较少。
卡尔胡嫩博士表示:"口腔草绿色链球菌群已知在称为牙菌斑的牙科生物膜形成中充当早期定植者。这表明链球菌可能并非单独存在——可能存在由多种细菌组成的生物膜。"
他指出,当处于生物膜中时,细菌"在果冻状覆盖物内是安全的,不会对个体造成任何伤害。"
然而,他说当生物膜通过感染或其他原因被激活时,"情况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导致细菌扩散到斑块中并引起炎症和血凝块。
这种细菌随后可能导致心内膜炎,这是一种心脏内膜及其瓣膜的感染,每年影响1万至3万名美国人。
这种情况会导致由细菌和细胞碎片形成的不规则生长物在心脏中形成团块(称为赘生物),这些团块可能脱落并移动到大脑、肺部、肾脏或动脉,引发心力衰竭、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血凝块。
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些发现并非结论性的。
然而,他们指出,他们正在研究"开发一种针对生物膜形成和细菌诱导血栓形成的疫苗的可能性。"
Step One Foods的首席医疗官兼创始人伊丽莎白·克洛达斯博士表示,研究结果提醒我们"我们身体的各种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她补充道:"定期进行牙科检查以及刷牙和使用牙线不仅对我们的口腔有益,也对我们的心脏有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