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与医学生冒名顶替综合症关联性的横断面研究Explor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imposter syndrome in medical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 BMC Medical Education | Full Text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bmcmededuc.biomedcentral.com土耳其 - 英语2025-08-27 02:28:2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30字
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探讨正念与医学生冒名顶替综合症(IS)之间的关联。研究对545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克兰斯冒名顶替现象量表(CIPS)和正念注意力意识量表(MAAS)评估IS和正念水平,发现39.3%参与者存在IS,而较高正念水平及参与课外活动与较低IS水平显著相关,建议医学院校整合正念干预和课外活动以缓解IS。研究同时揭示社交媒体使用与IS的潜在关联机制,强调文化背景对症状表现的影响。
医学生冒名顶替综合症正念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压力缓解情绪调节自我觉察心理韧性教育干预
正念与医学生冒名顶替综合症关联性的横断面研究

摘要

背景:冒名顶替综合症(IS)表现为持续自我怀疑和对能力不足的恐惧,即便存在明显成就证据。IS在医学生中尤为普遍,与严重压力、倦怠和学业表现下降等负面结果相关。正念训练通过保持当下觉察、培养无评判意识被建议可缓解自我怀疑,但尚无研究探索医学生群体中正念与IS的关联性。

方法:对马尔马拉大学医学院545名医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克兰斯冒名顶替现象量表(CIPS)和正念注意力意识量表(MAAS)分别评估IS和正念水平。课外活动定义为每周至少参与1小时运动、社交或艺术活动。

结果:参与者中位年龄22岁,女性占58%。39.3%(95%CI:35.1%-43.5%)存在IS。较高正念评分者(OR=0.36)及参与课外活动者(OR=1.58)IS水平显著更低(p<0.05)。

结论:正念训练和课外活动可能对缓解医学生IS具有保护性作用,建议医学院校整合结构化正念项目以支持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IS表现为个体质疑自身成就并持续恐惧被揭穿为"冒名者"。医学教育竞争环境使高成就学生更易出现该现象,其与慢性压力、焦虑及自我评价降低相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学业能力下降和临床信心丧失。正念作为当下觉察和非评判性接纳的实践,可能通过缓解压力和自我怀疑成为干预手段。

已有研究显示不同文化背景下IS患病率差异显著(9%-82%)。本研究首次在土耳其医学生群体中评估IS流行情况,并聚焦正念与IS的关系。土耳其集体主义文化下,高教育期望可能加剧学生对失败的恐惧,影响其IS表现。

方法

研究设计:2024年1-4月对伊斯坦布尔马尔马拉大学医学院6年制课程学生开展横断面研究。前三年为校园课堂教学,第四年起转为医院临床实践。

研究对象:共邀请1,406名在校生参与,在线问卷回收545份(38.8%应答率),无排除标准。

测量工具

  • IS评估:CIPS量表(20题,5点量表),总分≥62界定为存在IS
  • 正念评估:MAAS量表(15题,1-6分),总分除以15后按区间分类(如优秀:6分)

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视为显著。

结果

人口学特征:545名受访者中女性58%,中位年龄22岁,52.1%获得奖学金,62.2%参与课外活动,38.5%每日社交媒体使用超3小时。

IS患病率:总体39.3%(女性45.6% vs 男性30.6%,p<0.001),临床前(40%)与临床阶段(38.4%)学生无显著差异。

正念水平:平均MAAS评分3.41,2.4%为极差,49.9%为一般,2.6%优秀。男性评分(3.56)显著高于女性(3.30,p<0.001)。

多因素分析:控制其他变量后,未参与课外活动(OR=1.58)及较低正念水平(OR=0.93)仍显著关联IS,性别差异消失。

讨论

本研究首次在土耳其医学生中证实正念与IS的显著负相关。女性IS高发可能与社会角色压力有关,而文化差异影响症状表现机制。正念通过情绪调节和自我觉察改善心理健康,与既往关于冥想、艺术活动提升心理韧性的研究一致。

课外活动(尤其艺术创作和运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缓解IS:

  1. 增强自我认同和技能认同
  2. 降低皮质醇等压力生物标志物
  3. 提供学术压力外的情绪疏解渠道
  4. 提升社会支持网络

研究同时揭示社交媒体使用的潜在影响:虽然多因素分析未达显著,但"选择性社交呈现"可能导致社会比较加剧自我怀疑。

限制与展望

研究局限包括:

  • 横断面设计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 自我报告数据存在社会期望偏倚
  • 单中心研究限制普适性

未来研究建议:

  1. 纵向追踪正念训练对IS的长期影响
  2. 结合质性访谈揭示文化因素的作用机制
  3. 开发针对性正念干预方案
  4. 探索不同类型课外活动的效果差异

结论

本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和课外活动可作为缓解医学生IS的有效策略。建议医学院校:

  • 开设结构化正念课程(如冥想、瑜伽)
  • 建立多元化课外俱乐部(运动、艺术等)
  • 开发移动应用提供正念指导
  • 将心理韧性培养纳入必修课程

这些措施有望构建支持性教育环境,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并提升学术表现。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