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颖性的夸大反应与前临床认知衰退Abnormal Cognitive Decline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 The University of Utah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psych.utah.edu美国 - 英语2025-08-28 13:28:27 - 阅读时长2分钟 - 862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前临床认知衰退的早期检测难点及创新性生物标志物研究。通过揭示传统神经心理学检测方法在补偿机制下的局限性,提出以"对新颖性的夸大反应"作为新型预测指标,包括动作规划延迟和开放性特质降低两项独立预测因子。该发现可解释13%-18%的临床前认知变化差异,突破了传统基因风险和神经退行性改变指标的预测局限,为早期识别老年人功能性失误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前临床认知衰退新颖性夸大反应认知代偿机制早期检测认知恶化风险日常生活失误早期标志物动作规划潜伏期开放性人格特质
对新颖性的夸大反应与前临床认知衰退

早期检测异常认知衰退具有重大意义(Evans等人,2011;Sperling等,2011)。当前研究的核心挑战并非识别已出现可测量认知变化(即轻度认知障碍;MCI)的个体,而是发现那些认知表现正常但存在近期内认知恶化风险的隐性病例。这类研究尤为重要,因为前临床认知衰退与功能性衰退密切相关(Rajan等人,2013;Riddle等人,2015),会显著增加日常生活失误风险(如药物管理不当、跌倒等;Degrauw等人,2016;Plehn等人,2004;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2003)。当临床医生和家属未能察觉患者的隐性认知变化时,这种风险将被进一步放大。

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障碍在于多数个体能够通过认知代偿机制应对细微的认知衰退(Buckner,2004;Clément & Belleville,2010)。这种代偿效应在结构化神经心理学测试中尤为显著(Kenworthy等人,2008),使得认知衰退患者的表现常与神经健康同龄人难以区分(Mortimer等人,2005)。情况因个体认知储备和神经储备的差异导致的代偿程度不同而愈加复杂(Stern,2009;Tucker & Stern,2011)。因此,传统风险因素(如遗传背景、神经退行性改变)已难以准确预测个体的认知衰退时点或概率(Bertram等人,2010;Crystal等人,1988)。

犹他大学Executive Lab团队在前临床认知衰退研究中,聚焦于一种前景显著的早期标志物:对新颖性的夸大反应。既往研究显示,两种操作化定义方式均可作为前认知衰退的有效预测指标:(a)新奇刺激引发的动作(或"运动")规划潜伏期延长(Suchy等人,2011),以及(b)开放性人格特质的下降(Williams等人,2013)。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指标在解释老年人认知变化的变异度方面,相较传统神经心理学预测指标(如记忆测试、痴呆筛查量表和抑郁症状)能额外解释13%-18%的方差(Suchy等人,in press)。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