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Arrhythmia - Medicine, via pristina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enspirefx.com美国 - 英语2025-11-16 21:10:29 - 阅读时长6分钟 - 2654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心律失常的医学定义、分类体系及临床特征,详细解析了其病理生理机制、流行病学数据和多维度病因学框架,涵盖电解质紊乱、结构性心脏病等关键诱因;全面描述了从心悸、晕厥到猝死的临床表现谱系,提供了基于心电图、动态监测等精准诊断策略,并针对急性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慢性期管理制定分层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器械植入及导管消融技术,同时强调多学科协作和患者教育在改善预后中的核心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权威指导(178字)
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电解质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心电图电复律起搏器抗凝治疗心率控制节律控制
心律失常

背景

心律失常(亦称心律紊乱)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包括不规则、过快或过慢。其可起源于心房、房室结或心室,临床表现谱系广泛,从无症状到危及生命不等。部分心律失常属于良性且短暂,而另一些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栓塞事件或猝死。

心律失常源于心脏电冲动的产生或传导异常,主要涉及:

  • 心率异常:心动过缓(<60次/分)或心动过速(>100次/分)
  • 节律异常:不规则节律(如心房颤动)或异位节律(如室性早搏)
  • 传导异常:传导阻滞、折返环路或旁路传导

分类/类型

一、按心率分类

  • 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
  • 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二、按起源部位分类

  • 室上性:心房颤动/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WPW综合征
  • 室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交界性:交界性逸搏或心动过速

三、按临床影响分类

  • 良性/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孤立性室性早搏
  • 病理性:持续性室速、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生理机制

心律失常源于以下异常:

  • 冲动形成:自律性增强、触发活动(如后除极)
  • 冲动传导:折返环路、传导延迟或阻滞
  • 心律失常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取决于心率、节律规则性及基础心脏功能,可能导致低血压、缺血、血栓栓塞或晕厥

流行病学

  • 心房颤动是全球最常见心律失常,美国患者超300万
  • 老年人群更易发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传导系统退行性变)
  • 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年轻个体中更常见
  • 室性心律失常常与结构性心脏病及心梗后患者相关

病因

一、致病因素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
  • 缺血性心脏病(尤其心梗后)
  • 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
  • 药物: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QT间期延长类药物
  • 结构性心脏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
  • 浸润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结节病
  • 感染:心肌炎、心内膜炎
  • 内分泌/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动过缓)、缺氧
  • 物质滥用:酒精("假日心脏综合征")、可卡因、咖啡因

二、危险因素

  • 年龄>60岁
  • 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
  • 心力衰竭或左室功能障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瓣膜性心脏病
  • 心律失常或猝死家族史

临床表现

一、病史(症状)

  • 心悸(心慌、心 pounding、漏搏感)
  • 头晕、眩晕
  • 晕厥或近晕厥
  • 胸部不适或压迫感
  • 呼吸困难、疲劳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致心脏骤停
  • 部分患者无症状,偶发发现

二、体格检查(体征)

生命体征

  • 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
  • 脉律绝对不齐(如心房颤动)
  • 低血压(低心输出量状态)
  • 脉压差变窄或增宽(取决于血流动力学障碍程度)

全身状态

  • 静息时可能表现正常
  • 快速心律失常或灌注不良时呈痛苦状态
  • 症状发作期伴多汗或面色苍白

心血管系统

  • 听诊心律/率不规则
  • 大炮A波(房室分离时)
  • S1强度变化(如心房颤动)
  • 心力衰竭时可闻奔马律(S3/S4)

神经系统

  • 严重心律失常可致晕厥或意识障碍
  • 短暂性虚弱或意识模糊
  • 卒中症状(心房颤动相关栓塞)

呼吸系统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 心力衰竭时双肺底湿啰音

皮肤/四肢

  • 灌注不良时四肢冰凉
  • 心源性休克时见发绀或花斑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鉴别诊断

  • 窦性心律不齐(正常变异)
  • 异位房性心律或房性早搏
  •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至三度)
  • 心房颤动/扑动
  • 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电解质紊乱
  • 甲状腺功能亢进
  • 药物毒性(如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

诊断检查

  • 心电图:节律诊断必备
  • 心房颤动:绝对不齐,无P波
  • 室速:宽QRS波心动过速
  • 室上速:窄QRS波心动过速
  • 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或漏搏
  • 电解质:钾、镁、钙、促甲状腺激素
  • 心肌酶:疑诊缺血时检测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结构性心脏病
  • 动态心电图事件记录仪:用于间歇性症状
  • 住院患者遥测监护
  • 电生理检查:复杂或难治性心律失常

治疗

一、急性期管理

A)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如低血压、晕厥):

  • 立即同步电复律(如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有脉室速)
  • 除颤:无脉室速/室颤
  • 静脉用药
  • 心房颤动:地尔硫䓬、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 室速:胺碘酮、利多卡因
  • 室上速:腺苷

B) 稳定患者

  • 根据类型选择控制心率或节律
  • 纠正基础病因(如电解质紊乱、缺血、药物毒性)

二、慢性期管理

  • 心房颤动:心率控制(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凝治疗(CHA₂DS₂-VASc评分)、节律控制(抗心律失常药或消融)
  • 室上速:房室结阻滞剂、导管消融
  • 室速: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高危者植入ICD
  • 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有症状或高级房室传导阻滞者植入起搏器

药物治疗

药物类别 代表药物 临床要点
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控制心率;失代偿性心衰禁用
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䓬、维拉帕米 心房颤动心率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索他洛尔、氟卡尼 节律控制或室速抑制
腺苷 终止室上速(短暂房室传导阻滞)
抗凝剂 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心房颤动卒中预防
电解质补充 镁剂、钾剂 纠正触发因素

器械治疗

  • 起搏器:有症状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二级预防(如存活室速/室颤)或一级预防(心肌病EF<35%)
  • 导管消融:心房颤动、室上速及部分室速

会诊建议

  • 心血管内科:所有持续性或有症状心律失常
  • 电生理专科:需考虑消融或复杂心律问题
  • 神经内科:疑诊卒中时
  • 内分泌科:甲状腺相关心律失常

患者教育

健康指导

  • 识别症状(心悸、晕厥)
  • 坚持用药及随访
  • 避免兴奋剂(咖啡因、酒精、毒品)
  • 心房颤动患者强调抗凝重要性

筛查

  • 高危人群常规心电图
  • 不明原因晕厥行动态心电监测
  • 猝死家族史者基因筛查(如长QT综合征)

疫苗接种

  •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随访管理

短期:

  • 干预后监测复发
  • 评估药物副作用

长期:

  • 按需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
  • 华法林使用者监测抗凝
  • 起搏器/ICD定期检查
  • 监测结构性心脏病进展

预后

  • 良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窦性心律不齐):预后极佳
  • 心房颤动:未治疗时卒中及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 室速/室颤:未经干预可致命
  • ICD植入者:高危人群生存率显著改善
  • 预后取决于类型、基础心脏功能及干预及时性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