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幸福感能否预测认知障碍?Ca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redict cognitive impairment ?

认知障碍 / 来源:www.news-medical.net英国 - 英语2025-08-13 21:32:19 - 阅读时长2分钟 - 771字
一项发表于《BMJ期刊》的最新研究发现,心理幸福感(尤其是生命目标与个人成长)在轻度认知障碍诊断前会显著降低。该研究追踪了910名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发现心理幸福感下降轨迹在确诊前2年开始显现,但该指标对痴呆症缺乏预测价值。研究建议应及早提供心理支持并诊断认知障碍,同时指出提升心理幸福感可能降低认知障碍风险,但需更多研究验证干预效果。
心理幸福感认知障碍痴呆症轻度认知障碍预测价值心理干预心血管健康认知弹性个人成长生命目标
心理幸福感能否预测认知障碍?

心理幸福感与痴呆风险

全球约有5740万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三倍。这种进行性、不可治愈且致残的疾病给家庭、医疗系统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由于痴呆症存在较长的临床前阶段,识别风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性护理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心理幸福感较差的人群患痴呆风险更高,但关于其变化轨迹与痴呆发展的关系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纳入罗希大学记忆与老龄化项目中的910名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参与者平均年龄80岁,77%为女性。通过长达14年的年度随访监测,使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评估六个维度:自我接纳、自主性、环境掌控、生命目标、人际关系正向性和个人成长。

研究发现

在910名参与者中,265人(29%)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MCI)。其中89人(33.6%)后续发展为痴呆症。MCI组年龄更大、体型更瘦且抑郁症发生率更低。

新发MCI参与者在确诊前2年即出现心理幸福感显著下降,其中生命目标和个人成长维度分别在确诊前3年和6年开始恶化。确诊时自主性维度显著下降,确诊后人际关系正向性下降速度加快。

对于发展为痴呆的个体,心理幸福感在确诊前后无显著变化,表明该指标对痴呆缺乏预测价值。

结论

"心理幸福感(特别是生命目标与个人成长)在MCI诊断前显著降低"

研究显示,心理幸福感变化轨迹对MCI具有预测价值,但对痴呆症预测无效。这提示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和认知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的心理幸福感与降低的炎症水平、更好的心血管健康相关,这些既是痴呆保护因素也是心理健康促进因素。

研究证实了既往关于认知弹性与心理幸福感正相关的结论,并指出个人成长和生命目标可能对认知下降更为敏感。社交关系的恶化可能源于MCI后社交活动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未来需进一步验证提升心理幸福感的干预措施是否可降低认知障碍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