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尼奥 - 2025年8月27日 - 西南研究院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提纯技术,在无需昂贵材料或设备条件下显著提升色谱分析效果。该技术作为药物研发、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使科研人员能更高效地分离合成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纯度标准的活性药物成分(API)。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色谱提纯依赖硅胶材料,但在处理高极性有机化合物(常见于活性药物成分)时效果欠佳。"研究科学家特拉维斯·梅纳德博士指出,"虽然存在其他替代材料,但成本异常高昂。我们找到了可靠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通过内部研发资金支持,西南研究院团队在研究神经毒剂和杀虫剂解毒剂时意外发现这项技术。研究显示,在正相色谱分析中添加氯化钙后,高极性化合物的提纯效果可与昂贵材料相媲美。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胺类、胺盐和肽类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生物制剂正是现代药物开发的核心成分。
首席科学家肖恩·布伦伯格博士回忆发现过程:"当时去离子水系统出现故障,我改用含盐酸的自来水。令人惊喜的是取得了突破性效果。后来发现南德克萨斯自来水含碳酸钙成分,这为我们揭示技术原理提供了关键线索。"
西南研究院每年投入数百万美元进行内部研发,支持科研人员探索创新概念。尽管该技术历时多年研发,但2025年度内部研发项目使团队得以在多种研发中的活性药物成分上优化验证该技术。
梅纳德补充道:"初步研究表明该技术有望应用于肽类药物提纯,这将是重大突破。"针对包括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或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肽类药物的提纯研究正在推进。
梅纳德博士将于2025年11月9-12日在圣安东尼奥举办的美国药物科学家协会(AAPS)2025 PharmSCi 360会议上展示该研究成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