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药物在阻止食物过敏反应方面显现潜力
科学家发现过敏性休克新生物触发机制及抑制药物齐留通
2025年8月7日 | 作者:本·沙米索
美国约3300万人受食物过敏困扰,占总人口十分之一。尽管流行率持续上升,但预测个体过敏性休克风险及预防意外暴露引发的严重反应仍具挑战。盖蒂图片社
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最新发表于《科学》期刊的研究表明,已获FDA批准的哮喘药物齐留通(Zileuton)可使食物过敏小鼠的致命性过敏反应减少近95%。这项发现可能为食物过敏患者带来革命性防护手段。
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首次发现DPEP1基因在调控过敏性休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使用齐留通阻断该基因介导的代谢通路,原本对食物过敏高度敏感的小鼠在接受花生提取物后几乎无过敏症状。实验中,95%经药物预处理的小鼠未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防护效果从易感95%逆转为保护95%。
"齐留通的效果令人震惊。"研究共同通讯作者、西北大学人类免疫生物学中心主任斯蒂芬妮·埃森巴特(Stephanie Eisenbarth)博士指出,"这种药物彻底改变了小鼠的过敏风险状态。"
该研究团队通过长达数年的正向基因筛选技术,最终锁定DPEP1基因及其调控的白三烯代谢通路——这正是当前哮喘药物已知的靶点。齐留通作为FDA批准的白三烯合成抑制剂,成为首个针对该通路的潜在抗过敏药物。
食物过敏治疗的新范式
目前仅有两种FDA批准的特定食物过敏疗法:花生过敏口服免疫疗法存在疗效局限且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另一种注射药物奥马珠单抗价格昂贵且疗效不一。齐留通作为口服药,提供了一种临时阻断过敏反应通路的新选择。
"这是完全创新的治疗策略。"研究第一作者劳拉·霍伊特(Laura Hoyt)表示,"对于携带食物过敏风险的儿童家长,或在无法控制餐食环境(如乘机)的人群而言,这种药物可能成为关键防护工具。"
研究同时解答了过敏医学领域的长期谜题:为何部分个体内源性过敏原检测阳性却无临床症状。埃森巴特博士解释称,DPEP1-白三烯通路可能是决定个体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的关键保护机制。
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西北大学团队已于2025年7月启动首批人体临床试验,验证齐留通在人体中的抗过敏效果。该研究获得包括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的联合资助。
其他合作研究者包括耶鲁大学的艾米丽·西尼卡尔科(Emily Siniscalco)博士、刘艾丽(Elise Liu)博士和克雷格·威尔恩(Craig Wilen)博士等。研究团队表示,这一突破凸显长期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