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2025年6月27日
非传染性疾病(NCDs)仍是全球包括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在内的首要死亡和致残原因。该区域每5名男性和每10名女性中就有1人在70岁前死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每年,该区域有180万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本可避免——这些死亡要么可通过有效公共卫生措施预防,要么能通过及时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得到治疗。
在这些可避免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中,60%与烟草使用、酗酒、高血压、不健康饮食、肥胖和缺乏运动等可预防因素相关,而这些因素均可通过强化公共卫生政策予以解决;其余40%源于可治疗病因,若能及时诊断并获得优质医疗服务,死亡本可避免或延缓。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新报告《可避免死亡率、风险因素与非传染性疾病应对政策:善用数据创造影响》警告称,新冠疫情已阻碍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的下降进程,导致该区域难以达成2025年及203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目标。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亨利·P·克卢格博士指出:"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可预防可治疗,更长期被忽视。试想若非传染性疾病是种病毒,全球早已实施封锁。我们的数据表明,通过更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每年可避免近200万人死亡,同时节省数百亿美元医疗支出。采取有力预防政策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是政治选择。社会中高发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绝非必然,我们拥有扭转局面的能力与工具。"
不作为的代价
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可避免死亡持续造成惨重的生命损失与经济冲击。该区域由此引发的生产力损失年均超过5145亿美元。尽管证据明确显示投入回报率高,但非传染性疾病预防资金仍严重不足。
虽然自2010年以来各国差距有所缩小,但显著差异依然存在。烟草使用、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可预防风险因素持续上升,且日益集中于区域东部。与此同时,男性群体中心血管疾病和可预防癌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进展的可能
尽管非传染性疾病挑战巨大,报告仍指出积极信号:区域内已有10个国家在男女两性人群中均达成2025年将四大主要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降低25%的目标。
比利时、丹麦、爱沙尼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卢森堡、荷兰王国、挪威、瑞典和瑞士这10国具备共同特征:
- 实施世卫组织"最佳干预措施"综合方案——经证实具有成本效益的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手段;
- 通过降低多重风险因素流行率并强化卫生系统响应,使可预防与可治疗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年均降幅超2%。
报告指出,若26个国家持续加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诊疗投入,仍有望达成25%的降幅目标。
世卫组织区域主任非传染性疾病与创新特别行动战略顾问高登·盖利博士强调:"明日更健康未来需今日果敢行动。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各国仍可实现2030年目标。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第四次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是重申承诺的关键契机。本报告提供了清晰的数据驱动行动路线图,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警醒。"
数据驱动实效:前行之路
有效应对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利于公共健康,更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可避免死亡与疾病负担,可通过延长健康寿命、提升社会贡献力及减少医疗成本,增强国家竞争力。
为收复失地并加速进展,报告敦促各国设定雄心勃勃且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数据收集以追踪进展并提升问责。预防与治疗必须协同推进,并通过跨部门协调行动提供支持——制定统筹政策以应对塑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商业及数字因素,保障长期福祉。
报告核心建议包括:
- 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素暴露水平,强化卫生系统响应能力(包括提升早期检测与优质治疗可及性,尤其面向服务不足社区);
- 实施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干预措施"——五年内可显现公共卫生实效的干预手段;
- 加强跨部门协作应对卫生领域外的致病动因;
- 善用数据创造实效:投资高质量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体系,并有效用于政策制定与评估;
- 将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诊疗纳入国家应急响应框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