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实验室培养皿中,赤藓糖醇会对血管细胞产生有害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人体中风风险升高,但专家强调需要更多研究确认其对人体健康的实际影响。
这项发表于《应用生理学杂志》的研究表明,赤藓糖醇可能损伤大脑血管内皮细胞。研究人员将人类脑内皮细胞暴露于30克赤藓糖醇(相当于一品脱无糖冰淇淋的含量)中3小时后,观察到细胞应激反应:自由基生成增加(会损伤和加速细胞老化)、一氧化氮减少(扩张血管的关键物质)、内皮素-1升高(导致血管收缩)。实验还发现暴露于赤藓糖醇的细胞在凝血酶刺激下释放的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这可能干扰血流并增加中风可能性。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营养神经科学家艾米·莱希特尔特指出,这项研究是在孤立细胞的受控环境中进行,实际日常饮食中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仍不确定。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克里斯托弗·德苏扎教授强调,实验仅测试单一剂量且细胞长期直接暴露的条件可能不符合现实使用场景,需进一步验证重复暴露效应及其他细胞类型的影响。
该研究呼应了2023年《自然医学》刊发的4000人研究(显示血液高赤藓糖醇水平与血栓、中风和心脏病风险相关),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非糖甜味剂长期使用的警示。尽管监管机构目前仍将赤藓糖醇视为安全,但专家建议心血管病患者应谨慎摄入。德苏扎强调,目前尚无法确定安全上限,建议常食用无糖食品者注意赤藓糖醇摄入量。
研究团队强调,实验室研究虽能揭示潜在机制,但外推至真实世界效应需谨慎。目前赤藓糖醇仍广泛用于无糖和低碳水化合物产品,其天然存在于葡萄等水果中并通过发酵玉米商业化生产,甜度接近蔗糖但几乎不产生热量且对血糖影响极小。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