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项针对恰加斯病引发心力衰竭的前瞻性试验公布积极结果Positive results revealed from first prospective trial in heart failure due to Chagas diseas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icalxpress.com巴西 - 英语2025-09-04 09:34:2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72字
PARACHUTE-HF试验显示,针对恰加斯病引发的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必曲/缬沙坦在复合主要终点上显著优于依那普利,其疗效主要体现为12周时NT-proBNP水平降低32%。该研究纳入922例来自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患者,通过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主要终点改善概率提高52%(赢率比1.52),且两组安全性相似。这是首个针对恰加斯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前瞻性随机试验,为这类高风险人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首个循证依据。
恰加斯病心力衰竭沙库必曲/缬沙坦依那普利NT-proBNP克氏锥虫恰加斯心肌病PARACHUTE-HF试验健康问题治疗证据
首项针对恰加斯病引发心力衰竭的前瞻性试验公布积极结果

在由恰加斯病引发的心力衰竭(HF)患者中,沙库必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在复合主要终点上优于依那普利(enalapril),疗效差异主要体现在NT-proBNP(N末端前脑钠肽)水平的显著降低。该项突破性研究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以热线报告形式发布。

由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发的恰加斯病仍是影响全球逾700万人的重大健康问题,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该寄生虫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猎蝽粪便/尿液接触传播,也可经食物污染、母婴传播、输血、器官移植及实验室事故传播。随着人口流动,该病已扩散至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慢性恰加斯病患者中,30-40%会在长期随访中发展为恰加斯心肌病,这是其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Renato Lopes教授指出:"由恰加斯病引发的心衰具有独特临床特征,尽管患者年龄较轻且合并症较少,但预后却较其他病因引发的心衰更差。此前尚无针对该人群的前瞻性随机试验验证标准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作为PARACHUTE-HF试验首席研究者,他强调该研究填补了重要空白。

该试验比较了在常规心衰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两种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必曲/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研究共纳入922例来自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哥伦比亚80多个中心的患者,入组标准包括通过两种血清学检测确认的克氏锥虫感染、左心室射血分数≤40%、纽约心功能分级II-IV级,以及NT-proBNP≥600 pg/ml或近12个月因心衰住院且NT-proBNP≥400 pg/ml。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沙库必曲/缬沙坦组起始剂量50或100mg每日两次,逐步增至目标剂量200mg每日两次;依那普利组起始剂量2.5或5mg每日两次,逐步增至目标剂量10mg每日两次。主要终点采用分层复合指标:心血管死亡、首次心衰住院,以及12周时NT-proBNP较基线的相对变化,通过赢率分析法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必曲/缬沙坦组较依那普利组主要终点改善概率提高52%(分层未匹配赢率比1.52;95%置信区间1.28-1.82;p<0.001)。中位随访25个月期间,两组在心血管死亡(风险比0.95;置信区间0.73-1.23)和首次心衰住院(风险比0.92;置信区间0.70-1.20)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疗效差异主要源自生物标志物变化:沙库必曲/缬沙坦组12周时NT-proBNP水平较基线降低30.6%,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5.5%的降幅(校正几何平均变化率比0.68;置信区间0.62-0.75)。

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相近(沙库必曲/缬沙坦组6.1%,依那普利组9.8%)。Lopes教授总结指出,PARACHUTE-HF试验首次为恰加斯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高质量证据,其国际多学科合作模式为针对被忽视疾病的研究树立了典范,特别是在心脏病学与传染病学领域的协同创新。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