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启动的T细胞免疫通过补体激活得到促进
Exosome-primed T cell immunity is facilitated by complement activation -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美国英语医学研究
2025-09-23 20:52:59阅读时长2分钟850字
摘要:
细胞外囊泡(EVs)包含来自其起源细胞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通过将这些物质递送到远处的受体细胞,EVs调节多种生物过程,包括适应性免疫。在移植后,表达供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EVs与宿主树突状细胞(DCs)结合,使受体DCs表达供体MHC,并引发抗供体T细胞反应。循环EVs与DCs结合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补体系统对病原体和受损细胞进行调理,并通过表面表达的补体受体增强抗原呈递细胞的后续识别。我们首次发现,移植物释放的EVs经补体调理后,以CD11c依赖的方式增强其与受体DCs的结合。EVs对供体抗原的增强递送诱导抗供体T细胞反应和移植物排斥,而通过药理学抑制补体激活可以减轻这种排斥反应。我们的发现揭示了一种先前未被认识的机制,将补体激活与EV功能联系起来,这对T细胞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细胞外囊泡
- 外泌体
- 补体
- T细胞
- 同种异体抗原呈递
缩写
- ABMR(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 APCs(抗原呈递细胞)
- CIS(冷缺血保存)
- C1INH(C1抑制剂)
- CRs(补体受体)
- CR4(补体受体4)
- CRPs(补体调节蛋白)
- DAF(衰变加速因子)
- DCs(树突状细胞)
- DGF(移植物功能延迟)
- 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 ESCRT(内体分选复合物)
- EVs(细胞外囊泡)
- exo-EVs(类外泌体EVs)
- HAE(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miRNA(微小RNA)
- ML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MVBs(多囊泡体)
- RA(类风湿性关节炎)
-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对移植物释放的外泌体进行调理作用,能增强这些外泌体与受体树突状细胞的结合。补体调理的移植物外泌体通过CD11c依赖的方式增强了与受体树突状细胞的结合,促进了抗供体T细胞反应和移植物排斥。研究还发现,通过药物抑制补体激活可以减轻这种排斥反应。这一发现揭示了补体激活与外泌体功能之间的新联系,对理解T细胞免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肾脏移植受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了补体C3b在外泌体上的表达与外泌体与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且与移植后6个月的肾功能相关。这些发现为改善器官移植结果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