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2025年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共识声明》首次系统揭示了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多向度关联关系。这份在ESC 2025年大会发布的文件强调,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显著升高,而心理健康问题本身也会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数据显示同时罹患两种疾病的患者将面临更差的健康结局和更高的死亡率。
声明建议所有心血管诊疗机构应将心理健康症状筛查纳入标准流程,同时要求精神科医生在治疗心理健康患者时同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风险。由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赫克托·布埃诺教授(Héctor Bueno)和英国剑桥大学护理学荣誉教授克里斯蒂·迪顿(Christi Deaton)共同牵头的国际专家团队指出,目前多数心血管诊疗体系未能将心理健康纳入核心目标,这种割裂状态亟需改变。
该共识提出多项改革措施:
- 建立整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与心血管专家的"心理-心脏跨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 开发针对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新型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现有评估系统可能低估风险)
- 将心理社会风险因素纳入健康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常规项目
- 在心血管门诊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
- 为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文件特别指出,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因精神压力、不良生活方式及药物副作用,其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疾病风险显著升高,可能最终导致猝死。目前在预防精神疾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筛查精神疾病患者心血管状况、治疗合并两种疾病的患者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知识空白,亟需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研究。
这项获得欧洲心理学家联合会等多个国际组织背书的声明强调,医疗系统需要从文化认知层面改变,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模式。通过专业协作打破学科壁垒,使心血管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最终实现降低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