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后,如果肿胀超过4周还没缓解,可能不是简单的扭到,而是有复合性损伤。一般来说,人体软组织修复大概需要2-3周,要是肿老不好,说明局部修复出了问题,得从多方面仔细检查。
为什么会肿这么久?三大潜在原因
- 骨头或软骨伤了没查到
临床数据显示,第一次扭到脚踝的人里,约15%有不容易发现的小骨折,其中脚踝里的距骨软骨受伤的占60%。普通X光片可能查不出来这些伤,得做CT三维重建或者MRI(磁共振)才行。如果伤了4周还疼、动不了,最好先做MRI看看软骨有没有问题。 - 血液循环或淋巴回流不好
肿其实是组织液没循环好——毛细血管漏的液体多,淋巴又排不出去,越肿越严重。而且脚踝内侧的淋巴网比外侧少,所以内侧肿更不容易消。 - 炎症老消不下去
如果一开始没规范处理,可能会留下“炎症记忆”——就算过了急性期,促炎的物质浓度还是很高,比规范治疗的人高很多,导致修复乱了套。
怎么应对?四步解决办法
- 分步骤做检查
先拍普通X光片(正侧位+踝穴位);再做应力位X光,看看韧带稳不稳;如果还是查不清,就做MRI,能看清软骨和隐藏的伤。 - 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 温度交替敷:用40度左右的热毛巾敷3分钟,再用15度左右的冷毛巾敷,循环3次,每天2次,中间间隔6小时以上。
• 加压保护:白天用医用的踝关节加压护具(压力保持20-30mmHg),晚上换弹力绷带。
• 体位引流:躺着的时候把脚跟垫高15厘米,再做踝泵运动(就是脚往上勾再往下踩,每组10次,每天3组)。 - 合理用药
可以用非甾体抗炎药,但要遵医嘱;也可以用透皮吸收的外用制剂;还能找中医师辨证后做中药熏蒸,注意观察皮肤有没有过敏。 - 循序渐进做康复
伤后3周开始分三阶段练:
• 非负重期(3-4周):每天做3组踝泵运动,每组10次。
• 抗阻训练期(4-6周):用弹力带做脚踝内外翻的抗阻训练,每组15次。
• 平衡重建期(6-8周):站在平衡垫上单腿站立,慢慢增加到能站3分钟。
康复期要注意什么?
• 怎么判断好没好?不疼之后,试试单脚站能不能超过30秒——这能测脚踝的本体感觉(也就是对关节位置的感知能力)恢复得怎么样。
• 别乱敷草药:民间用草药敷脚可能会过敏,建议用医用冷敷产品更安全。
• 走路要注意:恢复期走路可以用前足减压的支具,踝关节活动角度控制在10-20度之间,别太用力。
怎么预防再受伤?做好这三点
- 运动前拉伸:动态拉伸小腿外侧的腓骨长短肌(就是脚踝外侧的小腿肌肉),拉5分钟,激活肌肉,减少受伤风险。
- 选对鞋子:穿有足弓支撑的运动鞋,支撑力要够,能稳定脚踝。
- 练平衡感:每周做3次单脚跳绳之类的训练,每次15分钟,增强脚踝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
总之,踝关节扭伤后肿超过4周不能大意,得先找出肿的原因,再从检查、改善循环、合理用药、循序渐进康复这几方面处理,同时做好预防,这样才能彻底恢复,避免留下老是疼、容易扭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