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中风后Rankin评分未能全面反映年轻患者真实状况
黛博拉·布劳瑟
2025年11月06日
即使功能恢复评分良好的年轻成年中风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内仍普遍存在非运动功能不良预后。一项针对约500名55岁以下患者的前瞻性试验显示,55%的参与者在6个月时报告中风后疲劳,47%和46%分别报告社交参与度降低及睡眠障碍。
此外,91%的队列存在至少一项不良中风预后,近30%存在至少四项不良预后。然而,研究者指出,在改良Rankin量表(mRS)上恢复评分良好与不良的患者之间,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并无差异。该临床工具"被广泛用作中风后的唯一结局测量指标"。
伦敦国家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医院神经病学顾问兼卒中临床主任阿文德·钱德拉塞卡博士向《Medscape医学新闻》表示:"我们为中风整体使用的传统评分未能充分捕捉非运动功能预后,尤其在年轻中风患者群体中,但可能普遍存在。我认为这将对我们日常临床工作产生切实影响。"
该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神经外科与精神病学杂志》。
mRS局限性显现
研究者指出,尽管非运动功能预后日益被视为中风的重要后果,但针对年轻人群和脑出血(ICH)患者的研究仍有限。先前考察非运动功能预后的研究大多仅孤立测量一至两个个体结局。
本研究分析基于前瞻性队列试验ULYSSES的493名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在2017至2020年间因急性缺血性中风(82%)或脑出血(18%)入院伦敦某医院时年龄均低于55岁(平均48岁;82%为女性)。
在6个月随访时,研究者通过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29(PROMIS-29)收集了焦虑、抑郁、疲劳、睡眠障碍、疼痛干扰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六个非运动功能域数据,并使用巴氏指数评估肠道及膀胱控制能力。同时比较了mRS评分良好(0-1分)与不良(2-5分)患者的结局发生率差异。
发病6个月后,疲劳、社交活动参与度下降和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非运动功能不良预后,影响约半数参与者。其他常见结局包括焦虑(35%)、抑郁(32%)和疼痛干扰(18%)。91%的参与者报告至少存在一项不良非运动功能预后,27%报告存在至少四项中风后不良结局。
研究显示,在mRS评分良好的患者与评分不良的患者之间,所测量的非运动功能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患者在6个月时更易出现焦虑(比值比[OR] 1.9;P=0.02),高学历患者同样如此(OR 1.12;P=0.01)。
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的中风严重程度,是疼痛干扰的显著预测因子(每增加10分,OR为1.5;P=0.025)。
研究者强调,结果表明年轻患者群体亟需早期识别和管理这些预后问题。"尽管患者家属、照护者或临床团队认为其已完全康复,但该群体可能正经历影响生活质量的'隐性'非运动功能问题。"研究者写道,并补充指出这些发现也凸显了mRS的局限性,"可能需要采用全面的、特定领域的评估方法来准确衡量康复的非运动功能方面。"
显著研究发现
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神经中心神经病学教授尤卡·普塔拉和赫尔辛基大学神经病学系卡罗利娜·阿尔尼奥在同期社论中表示,该研究"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结果尤为显著——超过90%的受访者存在至少一项此类结局。
社论作者指出,这些发现"凸显了传统功能测量工具在捕捉中风康复真实负担方面的局限性",并补充道"该结果与我们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的近期发现相呼应",后者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年轻中风患者在10年后仍报告疲劳、焦虑或认知障碍。
普塔拉和阿尔尼奥写道,当前发现"强调了我们需重新思考如何评估年轻成人的中风康复",并指出新开发的《年轻中风问卷》可能是该人群更佳评估工具的候选方案。
钱德拉塞卡认同需要其他测量工具,建议考虑PROMIS-29问卷、巴氏指数和卒中影响量表。"最关键的是我们需使用超越单纯运动功能评分的评估工具,"他表示,并补充道"社论正确指出存在其他可用评分系统。"
普塔拉向《Medscape医学新闻》表示,这是少数评估中风非运动功能预后的研究之一。他指出,传统上关注步行等能力的结局测量被认为已足够充分,"但年轻患者中风后常能良好应对运动功能,却面临情绪、记忆、注意力等诸多其他问题。"此类结局无法被沿用多年的宽泛测量工具有效捕捉。
普塔拉总结道:"总体而言,临床医生应更密切随访年轻患者。中风可能影响患者生活的众多维度,这正成为新兴证据的一部分。"
本研究由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及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资助。研究者与社论作者均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