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在2型糖尿病管理和减肥之外的潜在健康益处。近期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能降低某些癌症风险,包括结直肠癌。一项新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可帮助降低结肠癌(结直肠癌的一种)患者的死亡风险。
随着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日益普及,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究其在2型糖尿病管理和体重减轻之外的其他潜在健康益处。例如,近期研究发现GLP-1药物可能改善心脏健康、肾脏健康和大脑健康。先前研究还表明,GLP-1药物与降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等特定癌症风险相关。
“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生物学多效性,”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麻醉学系副教授拉斐尔·库奥博士指出,“这意味着除了降低血糖和体重外,它们还能调节炎症反应、心血管生理功能、胃排空速度,甚至可能影响肿瘤生物学特性。”他进一步解释:“随着这类药物在高 cardiometabolic 风险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加速,理解其非降糖效应已成为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症进展和生存率相关的领域。”
库奥作为主要作者在《癌症研究》期刊发表的新研究进一步揭示了GLP-1药物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发现该药物可帮助降低结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GLP-1药物与降低结肠癌五年死亡率相关
该研究分析了加州大学健康数据仓库中6800多名平均年龄约71岁的结肠癌成人患者的医疗数据。其中103名参与者使用GLP-1药物。库奥解释道:
“结肠癌的预后与代谢失调和肥胖密切相关。GLP-1受体激动剂恰好作用于这些通路。尽管生物学机制具有高度合理性,但关于癌症终点的临床证据一直有限且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知识缺口。利用加州大学健康数据仓库,我们对6871名原发性结肠癌患者进行了真实世界分析,并采用严格的调整策略,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暴露是否与五年死亡率相关。”
研究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服用GLP-1药物的结肠癌患者五年内死亡风险为15.5%,而未服用药物的患者为37.1%。
“死亡率差异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使用者可能存在显著的生存优势,”库奥表示,“重要的是,这种关联在倾向评分匹配和多变量调整后依然存在,并在使用癌胚抗原生物标志物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多种参数化时保持稳健。”他补充道:“同时,在多种统计模型中,效果主要集中在BMI≥35的患者中,表明益处可能源于减轻过量脂肪组织相关的不良生理状态。这些模式使研究结果成为具有生物学连贯性的信号,值得前瞻性验证。”
仍需更多研究
谈及GLP-1药物可能降低结肠癌风险的机制,库奥表示,任何与诊断后预后相关的通路都可能减少癌变或癌症进展。
“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全身炎症,并可能调节肿瘤微环境,”他解释道,“这些机制在临床前研究中与减缓细胞增殖和增强细胞凋亡相关。它们还减少与癌症特异性风险竞争的心血管事件,提示存在双重生存改善通路。”
关于研究下一步,库奥提出三点:首先,开展以BMI分层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标准结肠癌治疗辅助手段的效果,时间节点需结合手术和系统治疗;其次,建立包含完整分期、剂量、持续时间和依从性数据的前瞻性队列,整合肿瘤基因组学、系统生物标志物及患者报告结局,以剖析机制并识别有效亚群;最后,开展临床和转化机制研究,探究炎症信号、胰岛素/IGF通路及肠道微环境,确定观察到的益处主要源于肿瘤内在、宿主系统还是两者兼有。
GLP-1潜在抗癌效应的证据日益增多
《今日医学新闻》采访了加州圣莫尼卡圣约翰医院癌症研究所胃肠及肝胆项目医学主任、外科肿瘤学家安东·比利奇博士(未参与本研究)。他评论道,这项研究极其重要,因为它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影响减肥,还可能具有抗癌作用。
“这种抗癌效应可能是减肥及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表现的后果,”比利奇推测,“或者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微环境、微生物组及抗炎作用直接发挥抗癌效果。所有这些都被假设为结肠癌等癌症的可能成因。”
他继续说道:“我认为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最引人入胜的概念在于,它们最初被描述为减肥药物。现在我们发现它们可能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能在癌症治疗中具有价值。”
“因此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这些药物确实存在直接抗癌机制,是否应将其纳入癌症患者治疗方案?”比利奇补充道,“这些药物的适用范围及其潜在益处可能远比最初描述的更为广泛。”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