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癌病例在年轻一代中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一趋势引起了对早期诊断的担忧。一项新研究发现,1976年至1984年出生的人群中,阑尾癌病例增加了三倍,而1981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中,病例增加了四倍,与老一代相比。该研究以1941年至1949年的阑尾癌诊断数据为基准。
阑尾是一个手指状的小囊袋,连接在腹部右侧的结肠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几乎没有功能,是人类主要吃树叶时遗留下来的器官。它最出名的是可能发炎并引发紧急手术,但有时也会发生癌变。
尽管阑尾癌仍然非常罕见——每年在美国诊断出约3,000例,但相比之下,结直肠癌每年有15万新病例。然而,三分之一的阑尾癌患者在50岁之前被诊断出来,而结直肠癌的这一比例仅为八分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需要更多关注阑尾癌。识别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此时癌症通常更容易治疗。一些阑尾癌是可以治愈的;克利夫兰诊所的数据显示,低级别阑尾癌的五年生存率在67%到97%之间。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筛查指南、风险因素和肿瘤分类,近一半的阑尾癌患者在癌症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时才被诊断出来,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了这项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五年生存率为10%至63%。
“虽然阑尾癌罕见,但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应该去看医疗专业人员。”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助理教授安德里亚娜·霍洛瓦季(Andreana Holowatyj)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该研究强调了“出生队列”效应——即疾病发病率在连续几代人中增加的现象,《纽约时报》报道。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医学肿瘤学家安德烈娅·塞切克(Andrea Cercek)博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这种效应支持了年轻一代因暴露于某些风险因素而比前几代人更容易患病的观点。
麻省总医院的胃肠病学家安德鲁·T·陈(Andrew T. Chan)博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结直肠癌和胃癌可能与阑尾癌有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他指出饮食变化可能是原因之一。近年来,超加工食品(包括含糖饮料和加工肉类)的消费量有所增加,这与结肠癌的高风险有关。
霍洛瓦季说,更好的诊断也可能在发病率上升中起了一定作用。
研究结论指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阑尾癌在出生队列中表现出强烈但不同的效应,特别是1945年后出生的人。鉴于这些模式,有必要及时进行病因学研究,并提高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对阑尾癌的认识。其他胃肠道癌症也报告了类似的趋势,这表明可能存在共同的原因,导致跨代癌症负担增加。”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