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公里跑突然剧痛到脑瘤确诊
2023年"疯狂酸黄瓜火鸡快跑"5公里慈善赛上,Tanner McIntosh在约克县完成比赛后遭遇右下背部剧烈疼痛。这位37岁的兰开斯特居民从未想过这竟是脑瘤征兆——尽管他曾负责临床肿瘤试验预算工作,但直到2024年春季出现运动及语言障碍,经过脑部核磁共振扫描,才发现肿瘤紧邻主运动皮层。
清醒开颅手术原理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兰开斯特综合健康中心(Penn Medicine Lancaster General Health)的神经外科主任Eric Hintz医生解释:"当肿瘤侵犯语言/运动功能区时,必须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该手术先局部麻醉移除颅骨瓣,随后在术中唤醒患者,通过电刺激测试语言和运动功能,确保切除范围安全。
作为费城宾大医学中心培养的神经外科专家,Hintz医生已执行数百例同类手术。但将这项技术引入兰开斯特县却面临诸多挑战——麻醉团队需要专门训练患者自主呼吸,神经心理学家Jesse Main博士设计了特制的术中测试方案,包括模拟使用螺丝刀等动作。
理想手术候选者
Tanner因年轻、体能良好且高度配合,成为完美候选者。其伴侣Joey Fellenbaum在知情会议时虽震惊,但患者本人凭借既往参与医院财务协调工作的经验,对医疗团队保持充分信任。术前准备包含模拟测试、手术室实景讲解等环节,最终在费城神经外科团队支持下,于2024年12月完成县内首例手术。
手术过程全纪录
凌晨5:27分入院的Tanner清晰记得手术中的声响:"像梦境般虚幻"。手术历时5小时,其中约半程处于清醒状态。医疗团队通过电刺激监测运动神经时,他完成了手指相触、举手示意等测试,甚至即兴哼唱前日观看的《女巫前传》音乐剧片段。术后病理显示为三级星形细胞瘤,属快速生长型肿瘤,但90%-95%肿瘤已被成功切除。
术后治疗与生活
患者仅住院2天即出院(常规需5-7天),经历初期剧烈疼痛后,已完成33次质子治疗及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化疗。现其局灶性癫痫(曾表现为背肌痉挛)已获控制,正进行为期10年的MRI随访。作为纪念,患者获准保留放疗定位面罩,但肿瘤组织及手术录像因生物安全法规限制未能保留。
医疗技术创新
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兰开斯特县已建立完整清醒开颅技术体系。Hintz医生透露,后续已为另一高分级胶质瘤患者完成同类手术。患者Tanner则以幽默社交动态分享康复过程("好消息:我活下来了!坏消息:脑袋依然异常巨大"),目前正积极重建正常生活,陪伴金毛犬Cooper游览新泽西开普梅海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