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环境变化剧烈时,例如突如其来的降雨、热带夜和热浪等,人体的平衡容易被打破,从而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韩国疾病管理厅也将慢性病患者列为热浪中的高风险人群,需格外加强健康管理。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夏季是一个特别危险的季节,因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热浪引起的脱水症状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并加剧血栓形成,使病情恶化。此外,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时,慢性病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受到热相关疾病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H Plus Yangji Hospital 内分泌专科的李海莉(Lee Hae-ri)医生表示:"气温越高,血压和血糖水平也会上升,出汗导致的脱水会使血液浓缩,给血管健康带来负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由于血压不稳定和心脏负担增加,可能导致疾病恶化或出现危险并发症,因此应特别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体温升高导致血压波动并发症风险增加
当热浪导致体温升高时,我们的身体会通过反复舒张和收缩血管来调节体温。在这个过程中,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快速波动会对血管造成更大压力,因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为了降低体温,心脏跳动会加快,每当体温升高1摄氏度,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就会增加3升。如果心脏负担过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栓风险也会增加,从而提高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脱水,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或降低。这可能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加重并发症。如果在夏季因食欲不振而跳过餐食,也可能发生低血糖性休克。此外,如果存在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体温调节功能会减弱,容易中暑,引发热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体液减少出汗后,为恢复下降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且迅速脱水,因此更容易受到热相关疾病的影响。肾病患者在炎热天气中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水肿和低钠血症,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眩晕等症状。低血压患者也应注意,因为身体会扩张外周血管以降低体温,从而进一步降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和精力下降。
充足饮水,避免正午外出
在热浪肆虐的夏季,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持续适量地饮水。建议每天经常饮用约2升水,避免饮用咖啡因和酒精饮料,因为它们会升高体温并具有利尿作用,导致脱水。运动饮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由于含糖量较高,应适当饮用。如果难以饮用瓶装水,也可以加入黄瓜、柠檬和薄荷来改善口感。
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太阳最为强烈,应尽可能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建议携带水,使用帽子和遮阳伞遮挡阳光,并穿着吸热较少的浅色衣物。如果外出后因炎热而洗冷水澡,热胀的血管可能会突然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建议洗温水澡。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摄氏度这一适宜温度,注意合理使用空调,并在早晨和傍晚进行轻度锻炼,如散步和伸展运动。
李海莉医生建议:"如果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或眼前突然发黑、失去平衡、步态不稳,以及头痛和头晕等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