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防治攻略

热射病死亡率20% - 80%!中暑防治攻略快收好!

作者:张熙
2025-07-26 11:30:01阅读时长3分钟1289字
急诊科中暑热射病高温天气中暑症状紧急处理预防措施水分补给高危人群体温调节电解质平衡物理防护康复管理高温预警科学防暑

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大家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中暑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实则暗藏危机,尤其是热射病,死亡率竟高达20% - 80%!所以,千万别把中暑当成“小问题”,咱们得通过科学认知和及时行动来预防和应对,避免病情恶化。

中暑有哪些症状?如何紧急处理?

中暑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多个阶段。 先兆中暑 时,你可能会大量出汗、口渴、感觉乏力、头晕,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动作还会有点不协调,体温一般正常或略有升高(≤38℃)。若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成 轻度中暑 ,这时体温会升高到38 - 40℃,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要是病情再恶化,就会发展成 重度中暑 ,其中热射病最为凶险,体温会超过40℃,还伴有意识障碍、皮肤干热、抽搐、昏迷等症状。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了,可按以下四步紧急处理:

  • :马上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物,让身体更好地散热。
  • :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也可以用风扇辅助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这些部位。
  • :要是患者意识清醒,每15 - 20分钟让他少量补充含盐饮料,像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就行,千万别一次性大量饮水,不然可能引发低钠血症。
  • :如果30分钟内症状没缓解,或者患者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情况,要立即拨打120,并且持续给患者降温,途中还要监测他的呼吸和意识状态。 当发现患者皮肤干燥无汗,且体温持续超过40℃,这就是热射病的标志,必须马上送医,否则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怎样全面预防中暑?高危人群如何防护?

为了预防中暑,咱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 环境与时间管理:尽量避免在正午(10:00 - 16:00)高温时段外出活动,选择清晨或傍晚出行。要是从事高温作业,每小时要轮换休息,保证有在阴凉区域降温的时间。
  • 水分与电解质平衡:每小时喝200 - 500ml水,可以交替饮用白水、淡盐水或含钾饮品,比如椰子水,别喝酒精和高糖饮料。运动后吃点香蕉、牛油果等含钾食物,能预防肌肉痉挛。
  • 高危人群特殊防护: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像心脏病、糖尿病患者)要每天监测体温和出汗情况,别让他们单独留在密闭高温环境里。正在服用利尿剂、抗组胺药的人,要警惕药物会加剧脱水风险,记得遵医嘱调整用药时间。
  • 物理防护与环境优化: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戴上宽檐帽,穿上防晒服,也可以准备手持风扇或便携降温设备。室内用空调时,温度设定在26℃以上,别让风直吹身体,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中暑康复期怎么管理?长期健康如何保障?

中暑症状缓解后的72小时内,要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同时监测体温和疲劳感。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鸡蛋、鱼肉,还有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能加速身体修复。 要是出现焦虑或睡眠障碍,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这些方法来缓解压力,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别熬夜,调整好生物钟,增强体温调节能力。 复工复学后,别马上投入高强度工作,要分阶段适应高温环境。每周检查一下家中空调滤网,确保空气质量,定期清理遮阳设施,保持通风。 平时要每月记录体温、体重和尿液颜色,尿液深黄色可能提示脱水,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慢性病患者每3个月复查电解质和心肾功能,预防并发症。 中暑预防和急救的关键在于“早识别、早处理、早防护”。大家一定要关注高温预警,把科学防暑纳入日常健康管理,降低中暑风险。尤其是特殊人群,要制定个性化防护计划,在高温天气保持警惕,别让“隐性中暑”威胁到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