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追踪近3000名成年人长达五十年的研究发现,较晚的早餐时间与更差的健康指标及更高的死亡率存在持续关联。
关键要点
- 一项持续数十年、针对近3000名老年人的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进餐时间尤其是早餐时间往往逐渐推迟。
- 研究人员将延迟早餐与疲劳、抑郁、焦虑以及更高的早逝风险联系起来。
- 早餐时间每额外推迟一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至11%,表明进餐时间可能是健康老化的一个潜在指标。
从外貌到步态,衰老过程中诸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正如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所示,我们日常进餐的时间也会随年岁推移而改变。尽管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可能需要关注进食时间窗口,因为进餐时机可能预示早逝风险。
研究作者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和日常习惯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进餐时间。”为探究这种变化对整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近3000名老年人的数据,这些参与者均来自曼彻斯特大学“正常健康老龄认知纵向研究”,该项目对他们进行了数十年的追踪。
最新研究作者解释道:“参与者报告了进餐时间并完成了多年的健康与生活方式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倾向于更晚地吃早餐和晚餐。”早餐时间的变化尤为明显。研究数据显示,在五十年的追踪期内,早餐时间平均推迟了约45分钟。
研究人员观察到,进餐时间的变化与健康和遗传因素均有关联。例如,经常报告疲劳感的人更可能推迟早餐。他们还发现,较晚的早餐时间“持续关联”于抑郁和焦虑症状。此外,口腔健康问题及咀嚼吞咽困难被证实与每日进食窗口缩短相关。本质上,报告的健康挑战越多,人们的进餐时间表随年龄推移的偏移就越显著。在遗传方面,研究指出易成为“夜猫子”的个体往往也倾向于更晚进餐。
接下来,研究人员考察了这种进餐时间变化对长期健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那些随年份推移不断推迟进餐的人而言,前景并不乐观。
为得出此结论,研究团队将参与者分为早食组和晚食组。十年后,早食组的存活率为89.5%,而晚食组为86.7%。正如《科学警报》(Science Alert)所指出的,在研究期间,早餐每延迟一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因任何原因死亡)上升8%至11%。
研究首席作者、麻省总医院营养科学家兼昼夜节律生物学家哈桑·达什蒂博士表示:“迄今为止,我们对进餐时间在晚年如何演变及其与整体健康和长寿的关联了解有限。我们的发现通过揭示较晚的进餐时间,尤其是延迟早餐,与老年人健康挑战及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些结果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这句俗语增添了新的意义,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作者解释道,该研究无法证明因果关系(即晚食必然导致早逝),但确实表明两者存在强关联,并强调需要更多研究来彻底理解其机制及其对老年患者护理的潜在影响。
达什蒂补充道:“我们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进餐时间的变化,特别是早餐时间,可作为其整体健康状况的简易监测指标。患者和临床医生或许能将进餐规律的变动视为早期预警信号,以排查潜在的身心问题。此外,鼓励老年人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表,可能成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延长寿命的综合策略的一部分。”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