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与死亡风险

男性26.3、女性25.4,这个BMI范围死亡风险最低!

作者:羊驼驼
2025-09-07 09:10:01阅读时长2分钟968字
保健科心血管疾病BMI死亡风险体重管理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老年人健康肌肉量营养不良个性化体重管理体重标准健康指南体重指数中国成年人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16.6万名40岁以上中国人的10年随访数据,揭示了中国成年人BMI与死亡风险的关联,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体重管理提供了全新依据。

研究核心发现:BMI与死亡风险的U型曲线

研究数据呈现出一个有趣的规律,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这些指标越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越大。但它们与全因死亡风险却呈现出U型关联。这意味着,过低或过高的BMI都会增加死亡风险,而男性BMI为26.3、女性为25.4时,死亡风险最低。举个例子,BMI低于20的男性,死亡风险比最佳值高约15%;而BMI超过30的男性,死亡风险则上升约20%。 此外,U型曲线的拐点因性别而异。男性的最佳BMI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男性的肌肉量和代谢与女性存在差异。同时,腰围和腰臀比作为“内脏脂肪”的指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更强。这就提醒我们,单纯关注BMI可能会忽略腹部肥胖的危害。

年龄差异:老年人“胖一点”或更长寿

在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研究有了意外的发现。BMI、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不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相关,反而呈现出保护作用。例如,BMI在25 - 27区间的高龄人群,死亡风险比BMI低于22的同龄人低约10%。 研究团队推测,老年人体重略高可能意味着储备了更多能量来应对疾病,也可能反映出他们的肌肉量维持得较好。这一发现与传统的“老年人需严格控制体重”观念截然不同,它提示我们需要根据年龄调整肥胖管理策略,避免老年人过度减肥导致肌肉流失或营养不良。

临床实践与个人健康管理建议

这项研究给医生和公众提了个醒,要避免“一刀切”的BMI标准。当男性BMI接近26、女性接近25时,其实无需过度干预。但需要结合腰围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仍然需要警惕心血管风险。 对于中青年人群来说,维持BMI在20 - 27区间可能更为安全。而老年人则应优先保证肌肉量和营养,BMI可以放宽至25 - 28。研究还呼吁政策制定者更新健康指南,纳入性别、年龄分层的BMI参考值。 该研究为个性化体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告诉我们,健康体重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及身体成分等因素。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究不同族裔间BMI与健康的差异,并通过长期干预试验来验证最佳体重范围的实际应用效果。公众在关注体重时,应理性看待体重标准,避免盲目追求过瘦,同时要关注腰围等更精准的健康指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