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技术显著提升化疗药物负载量Polymer Increases Chemotherapy Payloads - BioTechniques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ww.biotechniques.com美国 - 英语2025-09-15 23:23:01 - 阅读时长2分钟 - 915字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瓶刷状聚合物链技术,可将前药分子负载量提升百倍以上,突破传统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药物载量限制。实验显示该技术在小鼠模型中成功消除肿瘤,未来可通过多药联用方案提升癌症治疗效果,为化疗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聚合物技术化疗药物负载量抗体-瓶刷前药偶联物癌症治疗温和药物多药联用精准治疗癌症患者健康
聚合物技术显著提升化疗药物负载量

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新研究发现,瓶刷状聚合物链可将数百个前药分子直接递送至肿瘤部位,相较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仅能携带数个药物分子的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这种新型"抗体-瓶刷前药偶联物"(ABCs)技术,使低效抗癌药物或药物组合的应用成为可能。

目前的ADCs系统虽能将化疗药物精准输送至肿瘤避免全身毒性,但受限于抗体表面仅能连接少量药物分子,必须使用高活性强效药物,而这类药物往往伴随严重副作用。研究团队通过2023年研发的聚合物技术,其主链结构可固定数百个前药分子,显著拓宽可用药类型及组合可能性。

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首席作者Bin Liu指出:"通过抗体-瓶刷偶联技术,我们能大幅提升载药量,从而使用更温和的药物。未来只需简单共聚即可实现多药联用治疗方案。"该技术采用点击化学方法,成功将三个瓶刷结构连接到IgG1单克隆抗体上,形成ABC结构。传统ADCs载药量最多8个分子,而新型ABCs通过可裂解连接子和聚乙二醇分支结构实现的载药比高出两个数量级。

实验显示,部分药物在到达肿瘤部位前即释放,另一部分则在肿瘤细胞内化后激活,这种双重释放机制确保了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对ABCs进行测试

研究团队测试了多种治疗药物组合,包括微管抑制剂MMAE和紫杉醇,以及阿霉素、SN-38等DNA损伤剂,靶向HER2和MUC1抗原。在小鼠乳腺癌和卵巢癌模型中,ABCs成功清除肿瘤,相较于已上市的HER2靶向ADC药物T-DXd和TDM-1表现出更优疗效。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测试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用方案,同时将现有100余种治疗性抗体与ABCs技术结合进行拓展研究。"这项技术有望开启全新的药物负载组合模式,最终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项目负责人Jeremiah Johnson总结道。

参考文献

  1. Liu B, Nguyen HVT, Jiang Y 等. 《靶向癌症治疗的抗体-瓶刷前药偶联物》.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5年在线首发(DOI:10.1038/s41587-025-02772-z)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