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莫鲁齐,医学博士;乔瓦尼·马伦齐,医学博士;塞尔吉奥·卡列加里,医学博士;毛罗·康蒂尼,医学博士
a米兰大学心脏病学研究所,意大利米兰Monzino心脏中心(PM, GM, MC),IRCCS
b菲登扎医院心脏病科(SC),菲登扎,帕尔马,意大利
摘要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遵循昼夜节律模式,早晨高峰归因于交感神经激活。然而,约2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午夜至凌晨6点之间;这些事件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
方法
我们研究了1997年1月至2001年2月期间入住我们冠心病监护病房的157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6名前壁心肌梗死和705名下壁心肌梗死)。我们记录了梗死时间、解剖位置以及受累的冠状动脉。
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在夜间(午夜至凌晨6点)的发生频率高于一天中的其他时段(n = 238,占所有下壁梗死的34%,P <0.01)。当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795名患者),92%(127/138)的下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而其余下壁心肌梗死中只有54%(130/242)涉及该动脉。
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在夜间不成比例地发生,通常是由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这表明睡眠的保护作用可能仅限于与左冠状动脉相关的事件。
图1 下壁(白色条)和前壁(黑色条)心肌梗死的昼夜分布。与其他时间段相比,下壁心肌梗死在午夜至凌晨6点更为常见,而前壁心肌梗死在凌晨6点至中午更为常见。
图2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时间划分的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右冠状动脉在午夜至凌晨6点受累更为频繁(P <0.0001)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