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中,制药公司生产了前所未有的疫苗数量。这帮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另一方面,许多疫苗因过期而被丢弃。为避免未来出现类似问题,立陶宛物理科学与技术中心(FTMC)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环保解决方案:或许过期疫苗可以被改用于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
该团队在《Talanta》期刊发表的研究中首次成功展示了这种可能性。研究人员专注于含有病毒样颗粒(VLP)的疫苗。VLP是类似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不含病毒遗传物质(DNA或RNA),不会引发感染,但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形成免疫。
研究团队设定了两个目标:利用过期的新冠VLP疫苗,并将其改造成用于检测冠状病毒免疫力的生物传感器。过期疫苗由维尔纽斯大学生命科学中心Aurelija Žvirblienė教授实验室提供。研究团队通过纯化工艺去除疫苗中的佐剂等附加成分,最终获得"纯净、浓缩"的刺突蛋白。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疫苗刺突蛋白通过化学键固定于金表面,用于检测抗体。使用含有不同抗体浓度的血清样本进行测试,发现生物传感器能够准确识别抗体。虽然与市售新鲜蛋白相比准确度仍有提升空间,但总体效果令人鼓舞。
"我们的方法既环保又可持续,"主要研究者Vincentas Mindaugas Mačiulis博士解释说,"过期疫苗无需再被丢弃,疫苗生产本身也变得更可持续。此外,我们的技术相比购买专门设计的蛋白质成本更低。未来我们计划优化刺突蛋白提取工艺,并将方法扩展应用到HPV和乙肝等其他VLP疫苗领域。"
该研究展示了疫苗二次利用的新可能,为抗体检测提供了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案,同时为疫苗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研究团队下一步将开展更多实验验证,并探索该方法在其他疫苗领域的适用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