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房颤成功导管消融是否消除了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需求尚不清楚。
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国际性、开放标签、随机、盲法结局评估试验,涉及1284名至少1年前成功接受房颤导管消融且CHA2DS2-VASc评分(评分范围为0至9,分数越高表示中风风险越高)为1或更高(女性或血管疾病为风险因素的患者为≥2)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阿司匹林(每日剂量为70至120毫克,根据当地管辖区的可用性而定)或利伐沙班(剂量为15毫克),并随访3年。在入组后和3年时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结局是在3年时发生中风、系统性栓塞或新发隐匿性栓塞性中风(定义为MRI上测量≥15毫米的新梗死灶≥1个)的复合事件。
结果
共有641名患者被分配至利伐沙班组,643名患者被分配至阿司匹林组。利伐沙班组有5名患者(每100患者年0.31例事件)发生主要结局事件,阿司匹林组有9名患者(每100患者年0.66例事件)(相对风险,0.56;95%置信区间[CI],0.19至1.65;3年时绝对风险差异,-0.6个百分点;95% CI,-1.8至0.5;P=0.28)。利伐沙班组568名患者中有22名(3.9%)出现小于15毫米的新脑梗死,阿司匹林组590名患者中有26名(4.4%)(相对风险,0.89;95% CI,0.51至1.55)。3年时,利伐沙班组有10名患者(1.6%)发生致死性或大出血(复合主要安全性结局),阿司匹林组有4名患者(0.6%)(风险比,2.51;95% CI,0.79至7.95)。
结论
在至少1年前成功接受房颤导管消融且具有中风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与阿司匹林治疗相比,利伐沙班治疗并未显著降低中风、系统性栓塞或新发隐匿性栓塞性中风的复合事件发生率。(由拜耳等资助;OCEAN ClinicalTrials.gov编号,NCT02168829。)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