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 或可免除部分抗凝药物使用Ablation reduces stroke risk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ay remove need for some types of blood thinner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11-12 17:38:30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92字
美国心脏协会2025年科学会议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针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的导管消融术可显著降低中风风险,使部分患者可能无需继续使用强效抗凝药物。OCEAN随机试验追踪近1300名患者三年,发现消融术后使用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方面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导致非重大出血风险增加3.5倍。对于CHA2DS2-VASc评分平均为2.2的中风中风险患者,成功消融后可能安全停用抗凝药物,但该结论可能不适用于CHA2DS2-VASc评分4分以上的极高风险人群,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导管消融术心房颤动房颤中风风险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利伐沙班OCEAN随机试验出血风险心律不齐抗血小板药物CHA2DS2-VASc评分微创心脏手术心律疾病
导管消融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 或可免除部分抗凝药物使用

一项微创心脏手术——用于矫正心律不齐的导管消融术,可能足以降低中风风险,使部分患者能够停用抗凝药物,这是美国心脏协会2025年科学会议周六公布的一项初步突破性科学报告的结论。该研究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在OCEAN随机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成功消融后,中风风险增加的人群是否需要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多个国家的多个医疗点招募了近1300名成年患者,在他们接受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后,对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随访。参与者包括没有心律不齐复发证据且中风风险中至高的人群,后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房颤使中风风险增加五倍,并可能导致血栓、心力衰竭和死亡。据该协会2025年心脏病和中风统计报告,美国约有500万人患有房颤,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200万。

该疾病可通过导管消融术治疗,这是一种微创非手术程序,可消除房颤的电触发因素并防止心律不齐复发。目前的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即使在成功消融后,中至高风险个体也应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中风。

"我们知道房颤消融是有效的;然而,我们不知道消除心律失常是否也能降低中风的长期风险,"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医疗中心心脏病学主任、研究作者Atul Verma医学博士表示。"许多成功接受消融手术的人会问'我可以停用抗凝药物吗?'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告诉他们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因为我们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停药是安全的。因此,找出成功消融后是否可以停用抗凝药物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为一半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开具每日75-160毫克阿司匹林(一种温和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处方。另一半则被开具每日15毫克口服利伐沙班的处方,这是一种强效抗凝药物。

研究发现,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房颤消融术后开具利伐沙班处方在中风保护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与阿司匹林相比增加了出血风险。具体而言:

  • 包括仅能通过脑部影像检测到的隐匿性中风在内的三年中风风险,利伐沙班组为0.8%,阿司匹林组为1.4%。
  • 年度中风风险在利伐沙班组为0.3%,阿司匹林组为0.7%——差异不足以表明组间存在显著区别。
  • 无论患者服用利伐沙班还是阿司匹林,重大或致命出血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
  • 然而,具有临床相关性的非重大出血(严重到需要就医的出血)在利伐沙班组为5.5%,阿司匹林组为1.6%,即利伐沙班导致此类出血的可能性约为阿司匹林的3.5倍。

"本质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减少了心房颤动的复发,并且也能降低与这种常见心律疾病相关的中风风险,"Verma表示。"考虑到利伐沙班相关的显著增加的出血风险,我们得出结论,对于这些个体,抗凝剂在降低我们发现的低中风风险方面并不比阿司匹林更有优势。现在,我们可以建议患者,即使他们有中等中风风险,停用抗凝药物也可能是安全的。"

研究细节、背景和设计:

  • 该研究包括1,284名成年人,平均年龄66岁,71%为男性,平均距离最后一次消融手术16.4个月。
  • 参与者于2016年3月30日至2022年7月25日期间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以色列和中国的医疗中心入组,并对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随访。
  • 研究人员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该评分基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既往中风或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存在,以及年龄和性别,将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按0-9分进行衡量。在本研究中,入组时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2.2,近32%的参与者评分为3分或更高,被视为高风险。
  • 研究人员收集了中风、系统性栓塞和出血事件的数据,所有参与者在入组时和三年后都进行了脑部磁共振成像(MRI)。
  • 在试验期间,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之一:每日服用75-160毫克阿司匹林或每日服用15毫克利伐沙班。
  • 数据在两组之间进行了分析:利伐沙班(抗凝)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只有很小比例的参与者CHA2DS2-VASc评分达到4分或更高。因此,这些发现可能不适用于高风险个体。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