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一直以来被很多人当作助眠的好帮手,然而最新研究却给大家提了个醒:长期服用褪黑素,心衰住院风险可能会飙升近3.5倍,所以可不能随便乱吃褪黑素。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在夜间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睡眠 - 觉醒”周期。夜幕降临,它开始发挥作用,让人产生困意;天亮之后,它的分泌减少。由于这种天然的特性,当合成的褪黑素补充剂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售卖时,迅速成了全球失眠人群的心头好。大家觉得它“纯天然”,于是毫无顾虑地长期依赖它。但美国心脏协会(AHA)的这项最新研究,就像一盆冷水,打破了人们对褪黑素“绝对安全”的认知。
研究人员借助国际数据库(TriNetX)里海量的真实世界病历数据,挑选出超过13万名患有慢性失眠的成年人,并把他们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是褪黑素组,从电子病历能看出,这些人长期(至少一年)使用褪黑素;另一组是对照组,他们的病历里从来没有使用过褪黑素的记录。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对这两组人群进行了严格匹配,让他们在年龄、性别、血压、体重以及已有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都保持一致。之后,研究团队对这13万人未来5年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跟踪。
研究的主要分析结果显示,在这5年里,长期使用褪黑素组和对照组在健康风险上有明显差异。长期使用组有4.6%的人出现了新发心衰,而对照组只有2.7%,这表明长期使用组的新发心衰风险比对照组高出了约90%。在全因死亡风险方面,长期使用组为7.8%,对照组为4.3%,长期使用组的风险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而次要分析的结果更是惊人,长期使用组因心衰住院的比例高达19.0%,对照组仅为6.6%,长期使用组的心衰住院风险飙升了近3.5倍。研究的首席作者Nnadi博士表示,看到这样显著且一致的严重健康后果增加,他们感到非常震惊,褪黑素补充剂可能并不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安全无害。
不过,部分专家也指出,这项研究只是发现了褪黑素服用者和心衰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不能证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没有排除失眠本身或者未诊断的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影响;数据没有涵盖自行购买褪黑素的人群,而且缺乏剂量、失眠严重程度等关键信息;褪黑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只是个“无辜的旁观者”。专家强调,要客观判断褪黑素和心脏病之间的关联,还需要进行更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
既然褪黑素存在这样的潜在风险,那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呢?首先,短期使用褪黑素要谨慎。市面上售卖的褪黑素大多是合成品,纯度和剂量没有统一标准。如果需要短期使用,应该选择低剂量(≤5mg),并且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其次,长期失眠的人要查找根源。不要一味依赖褪黑素,要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病因,像焦虑、睡眠呼吸暂停等,优先通过调整作息、认知行为疗法(CBT - I)等非药物方式来改善睡眠。再次,高危人群要格外警惕。50岁以上的人群,或者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BMI≥30)的人,服用褪黑素后心衰风险会显著增加。如果同时还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心血管药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最后,从监管角度来说,应该推动建立褪黑素每日最大推荐剂量标准,强制在产品上标注“心衰风险警示”,并把长期使用褪黑素纳入处方管理。
曾经,褪黑素被广泛认为是“天然安全”的助眠产品,但这项最新研究为它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要保障睡眠健康,还是得回归科学本质,通过行为干预、环境调整和规范化治疗,才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根本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