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延误诊断:ChatGPT判定"极不可能患癌"成关键诱因
据《印度时报》报道,爱尔兰基拉尼市37岁二孩父亲Warren Tierney因持续咽喉疼痛求助ChatGPT,AI系统将其症状归为肌肉拉伤并判断癌症"极不可能"。该判断导致患者延误数月就医,最终确诊四期食管腺癌——这种五年生存率仅5-10%的侵袭性癌症常因早期症状隐匿而错失治疗时机。
症状相似引发误判:从肌肉拉伤到晚期癌症
Tierney最初出现吞咽困难(食管癌标志性症状),但因症状与胃酸反流、肌肉劳损相似,转而选择向OpenAI开发的ChatGPT咨询。AI对话记录显示,其回复称"无警示症状,情况稳定改善,癌症可能性极低"。患者受此结论影响,延误就诊长达数月。医学数据显示,食管癌早期症状包括:
- 吞咽困难(Dysphagia):最常见首发症状,进食时食物停滞感
- 持续性烧心或反酸:药物难缓解的频发症状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短期内显著消瘦
- 胸痛或不适:易混淆为心脏或消化系统疾病
- 慢性咳嗽或声音嘶哑:癌细胞侵犯声带或气道
- 反胃或呕吐:食管阻塞引发进食障碍
晚期确诊困境:姑息治疗与自费赴美求生
爱尔兰现行医疗体系对四期食管癌仅提供姑息治疗,Tierney妻子发起GoFundMe众筹寻求海外治愈性治疗。患者表示:"每天都在为争取治疗机会焦虑,但更想陪伴孩子。"医生强调,早期可通过内窥镜、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癌变,而AI诊疗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替代临床检查和专业医学判断。
技术警示:AI医疗建议的双刃剑效应
ChatGPT在后续对话中曾作出"你并未完蛋,我们正面对真相并制定计划"的共情回应,凸显AI情感化交互的风险。专家重申:
- AI可提供信息但非诊断:症状解释需结合临床检验
- 延误就医或致命:持续吞咽困难须立即就医
- 医疗可及性待改善:及时获取检查与会诊资源至关重要
该案例引发对AI医疗应用的深度反思——尽管AI在健康教育、症状初步解析中具价值,但面对复杂病症时,专业医疗评估仍不可替代。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