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心脏技术落地葡萄牙Brazilian Cardiac Technique Now Used in Portugal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edscape.com葡萄牙 - 葡萄牙语2025-09-06 08:21:1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84字
葡萄牙圣玛塔医院引入巴西达特帕扎尼塞心脏病研究所开发的射频室间隔消融术,该技术通过精确消融肥厚心肌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较传统手术风险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巴西专家团队亲赴里斯本完成技术指导并实施三例手术,标志着巴西公共医疗系统研发技术首次实现国际输出。文章详细阐述了技术原理、临床数据及两国医学交流历程。
巴西心脏技术葡萄牙射频室间隔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疾病治疗技术操作医学合作健康心脏病治疗国际医疗交流
巴西心脏技术落地葡萄牙

巴西心脏技术落地葡萄牙

葡萄牙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旗下的里斯本圣玛塔医院(Hospital de Santa Marta)已引入射频室间隔消融术,这项技术源自巴西圣保罗达特帕扎尼塞心脏病研究所(Instituto Dante Pazzanese de Cardiologia)的公共卫生系统创新。临床数据显示该技术可有效降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手术风险并缩短住院周期。

巴西心脏专家A. 提托·帕拉丁诺·菲略(A. Tito Paladino Filho)博士与布鲁诺·佩雷拉·瓦尔迪根(Bruno Pereira Valdigem)博士作为该技术核心研发人员,其中瓦尔迪根博士(同时担任《Medscape》编辑委员会成员)于7月下旬受邀赴里斯本指导技术落地。此次交流由里斯本中央大学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布鲁诺·特雷诺·瓦伦特(Bruno Tereno Valente)医生组织,包含理论授课、手术演示及首例葡萄牙本土化手术的全程指导。

疾病治疗突破

全球约0.2%人口受累的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心肌异常增厚导致主动脉血流受阻。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需采取侵入性治疗。自1960年代起,外科室间隔切除术(myectomy)被视为标准疗法,但对合并症患者及手术经验不足的医疗中心存在较高风险。

1994年诞生的乙醇室间隔消融术(ASA)通过导管注入乙醇引发可控心肌梗死,为不适合手术患者提供微创选择。尽管该技术并发症更少且资源消耗更低,但受限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且心肌损伤范围不可控,约20%患者无法适用。瓦尔迪根团队在德国托尔斯滕·劳伦茨(Thorsten Lawrenz)医生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用于房颤、室速等心律失常治疗的射频消融导管技术引入HCM治疗,实现精准消融。

"我们通过导管只烧灼必要的心肌区域,替代传统乙醇化学消融。这既达到手术疗效,又具备微创和成本效益优势,特别适用于巴西统一卫生系统(SUS)的资源约束环境。"瓦尔迪根在接受《Medscape》葡萄牙语版采访时表示。

技术操作创新

在麻醉和导管室完成的射频消融术全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通过50-70瓦能量输出在室间隔形成局灶性瘢痕,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单台手术约耗时3小时,术后患者通常需ICU监护1-2天,康复病房观察2-3天。帕拉丁诺指出:"TEE引导技术非常独特,最初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临床数据证明该技术显著提升了操作精准度。"

相较于外科手术可避免开胸和体外循环,相比乙醇消融则规避了冠脉解剖限制。达特帕扎尼塞研究所已完成超110例手术,仅两名晚期病患死亡。临床数据证实其安全性与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推动该技术获得国际认可。

医学合作成果

作为葡萄牙梗阻性HCM治疗中心,圣玛塔医院此前仅开展乙醇消融。"引进巴西技术后,我们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最优方案。"瓦伦特医生指出。2025年初瓦伦特与里斯本CUF Tejo医院安东尼奥·菲亚雷斯加(António Fiarresga)医生赴圣保罗考察学习,期间就葡萄牙技术方案改良、起搏器导线移除等议题展开交流。

此次技术输出得到巴西医疗界高度评价:"巴西公共医疗系统研发的技术能实现国际输出,印证了我国医学创新能力。"帕拉丁诺强调。作为葡裔后裔,瓦尔迪根特别表示:"这次跨国协作凝聚了多学科团队心血,能将巴西技术带回父辈国度让我倍感自豪。"

本文译自《Medscape》葡萄牙语版报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