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及预防

心源性猝死咋发生?高危人群有哪些?一文解答!

作者:范致远
2025-06-25 09:10:01阅读时长2分钟928字
心血管科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心脏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急救步骤预警信号健康管理冠心病心肌病离子通道病心肺复苏AED地中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戒酒

你是否知道,有一种疾病来势汹汹,常常在人们毫无防备时夺走生命?这就是心源性猝死(SCD)。它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由心脏原因引发的自然死亡,以突发性和高致死率为显著特点。我国年均约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且近期年轻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了解其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风险并提升急救能力。

心源性猝死为啥会发生?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心源性猝死主要由心脏器质性疾病引发,如冠心病、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等。其病理过程通常涉及室颤或心脏骤停。数据显示,年轻人发病率的上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熬夜、久坐等,同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控制不足也密切相关。 高危人群具有以下特征:曾有心脏骤停史的人;家族中有猝死史,特别是父亲在60岁前或母亲在55岁前有相关情况的;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吸烟酗酒者(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SCD风险增加30%);以及久坐不动或情绪易激动的人。

心源性猝死有啥预警信号?急救黄金时间咋把握?

心源性猝死的预警症状包括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典型症状有胸闷、胸痛、心慌;非典型症状如腹痛、牙痛、左肩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信号,即使短暂也不容忽视。 当遇到疑似心源性猝死情况时,现场急救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评估环境安全,接着拨打120;然后判断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若情况危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如果身边有AED,应正确使用。黄金4分钟非常关键,研究表明及时施救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日常怎么预防心源性猝死?健康管理有啥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至关重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强度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BMI应小于24。饮食上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强调高纤维、低脂低盐,每日盐摄入量小于5克。 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规范用药,每3个月监测一次血压、血脂和血糖。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检查。 居住环境需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在22 - 26℃,湿度40% - 60%。日常应减少情绪波动,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并避免过度劳累。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在几秒内识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适合心功能不全或曾有室颤史的患者,能有效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 心源性猝死虽可怕,但可防可控。大家需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并掌握急救技能;同时关注身体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应共同参与健康管理,形成预防与急救的双重保障体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