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开始】
德国制药集团默克(Merck)本周宣布取消在伦敦价值10亿英镑的研发中心扩建项目,这一决定与最新行业报告揭示的英国制药业危机相呼应。报告指出,英国药品监管体系效率低下、供应链不稳定及国际竞争力减弱,导致企业投资信心受挫。
根据独立研究机构PharmaUK发布的《英国制药业竞争力白皮书》,英国在全球药品审批时效排名中已从2010年的第6位下滑至2024年的第18位。报告特别强调,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药品采购机制僵化、临床试验审批流程冗长,以及“脱欧”后导致的跨境供应链中断,使该国制药业在吸引外资和技术人才方面处于显著劣势。
默克集团在声明中表示,取消伦敦扩建计划是基于对英国市场长期战略环境的评估结果。该项目原计划雇佣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聚焦癌症免疫疗法和mRNA疫苗技术。集团首席执行官贝伦·卡萨斯(Belén Cassas)透露:“我们需要确保基础设施投资与全球业务布局的协同性,而当前英国的监管政策未能提供足够确定性。”
行业分析师警告,此次撤资事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数据显示,2023年外资药企在英研发投入同比下降12%,同期德国和法国吸引的相关投资分别增长18%和9%。报告核心发现包括:
- 英国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平均时间比欧盟国家晚14个月;
- 临床试验申请审批周期长达186天,远超欧盟平均97天的水平;
- 药品定价谈判机制导致跨国药企利润率低于运营成本。
英国科学部长克莱尔·佩蒂(Claire Petty)回应称,政府将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药品审批制度改革。但包括葛兰素史克(GSK)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内的本土药企代表均呼吁,需尽快建立与欧盟EMA(欧洲药品管理局)的监管互认机制以稳定行业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遭遇挑战,英国仍保持全球第四大生物技术集群地位。剑桥大学最新研究显示,该国在基因编辑疗法和AI辅助药物研发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增23%,但商业化转化率不足5%,凸显从科研优势到产业竞争力的断层难题。
随着默克等跨国药企将研发重心转向北美和亚太市场,英国制药业正面临历史性转折点。PharmaUK报告最终建议:设立药品准入“快速通道”、改革专利保护期限补偿制度,并通过税收优惠吸引生物制造领域的外资回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