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中风患者深受其害,这种严重医疗状况可能导致终身残疾。中风发生在脑部供血中断时,会造成脑细胞损伤。虽然中风可能突然发作,但人体通常会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适当行动,可以有效预防中风或减轻其影响。本文将解析中风发生前一个月可能出现的七大身体预警信号,并强调及时应对的重要性。
理解中风机制
在探讨预警信号前,需先明确中风成因。中风是因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引发的医疗急症,主要分为三类:占病例多数的缺血性中风(血管阻塞/狭窄)、出血性中风(血管破裂)以及被称为"小中风"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三类中风都会对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中风七大预警信号
- 突发性剧烈头痛:无明显诱因的剧烈头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这是颅内压升高的典型表现。
- 面部/肢体麻木:单侧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无力,常表现为口角歪斜。
- 言语障碍: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提示大脑语言中枢受影响。
- 视力异常: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模糊,可能出现视野缺损。
- 平衡失调:突发眩晕、行走困难,伴随身体协调能力下降。
- 吞咽困难:无明确原因的进食呛咳,提示脑干功能受损。
- 意识模糊:突然出现定向障碍或记忆丧失,这与脑组织供血不足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间歇性出现(如TIA发作),但每次出现都应视为红色警报。建议出现上述任一症状时,应立即执行"FAST"急救原则:F(面部下垂)-A(手臂无力)-S(言语困难)-T(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预防方面,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采用地中海饮食结构,戒烟限酒等干预措施已被证实可降低中风风险。对于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突发中风症状时,在黄金4.5小时内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可显著改善预后。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