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专家梅根·罗西博士近日分享了三个自测问题,帮助公众判断是否存在糖分摄入过量的情况。这位拥有54万余Instagram粉丝的医学专家通过社交媒体详细解释了不同糖类的区别——特别是添加糖与天然糖的差异。她指出,添加糖普遍存在于超加工食品中,并隐藏在从意面酱料到标榜"健康"的零食等各类产品中,这些零食常含有椰子糖等所谓"天然"甜味剂。
罗西博士坦言适量糖分摄入无可厚非,但警示"我们普遍摄入过量"。她说明天然糖分常见于完整水果、蔬菜及发酵乳制品中。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指出,过量糖分摄入会导致热量超标,可能引发体重增加,进而提升心脏病、部分癌症及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糖分更是蛀牙的主要成因之一。
"社交媒体常将糖妖魔化,但事实并非'糖有害'这般简单,"罗西博士强调,"事实上,完全戒除饮食中的糖分对肠道及整体健康更为不利。若效仿许多网红和食谱倡导的'无糖饮食'(包括诸多血糖管理应用程序),反而会弊大于利。因为这会导致你切断所有糖分来源,使肠道微生物组失去完整水果、蔬菜和发酵乳制品中富含的抗炎物质与抗氧化成分。从皮肤状态恶化、心理健康下降到新陈代谢减缓,这些都是'无糖饮食'可能引发的后果。"
"若你担忧总体糖摄入量,请自问这三个问题:是否频繁出现强烈糖分 cravings?是否逐渐需要更多糖分(例如茶中加糖量增加)?含糖零食是否正在取代营养丰富的正餐?若以上问题答案均为肯定,请将糖分来源调整为第二类,而非试图彻底戒糖。"
多项研究已确证添加糖与天然糖的本质区别。2014年《美国医学会内科学杂志》发表的胡博士团队研究发现,高糖饮食与心脏相关死亡风险升高存在关联。在15年追踪期内,添加糖摄入量占每日热量17%-21%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比摄入量仅占8%的人群高出38%。"简言之,添加糖摄入量越高,心脏病风险越大,"胡博士解释道。
2023年另一项研究揭示"饮食糖摄入存在显著危害关联",进一步指出:"检测到10项心血管健康问题、7项癌症问题及10项其他健康问题(神经精神、牙科、肝病、骨病和过敏)。中等质量证据表明,最高糖摄入组较最低摄入组更易导致体重增加(含糖饮料,IV类证据)和异位脂肪堆积(添加糖,IV类证据)。低质量证据显示,含糖饮料每周每增加一份,痛风风险升高4%(III类证据);每日每增加250毫升,冠心病风险升高17%、全因死亡风险升高4%(分别为II类和III类证据)。此外,果糖每日每增加25克,胰腺癌风险升高22%(III类证据)。"
研究结论强调:"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危害远大于益处,尤其影响心代谢疾病。建议将游离糖或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每日25克以下(约6茶匙),并将含糖饮料限制在每周少于一份(约200-355毫升),以降低糖分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