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流行语"接触自然"(touch grass)可能远不止是网络调侃——科学研究表明,与自然和音乐的互动能显著提升情绪与身体健康。最新综述发现,将这两种体验结合(例如户外听音乐、边园艺边歌唱或照料动物),可改善情绪、减轻压力并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与传统疗法不同,基于音乐和自然的疗法依赖多感官参与,鼓励人们重新连接周围环境并创造性地表达自我。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经济易行的方法有助于各年龄段人群提升整体健康,包括创伤幸存者和痴呆症老人。
关键事实
- 双重效益: 音乐与自然结合可提升情绪、降低压力,并助力焦虑抑郁症状康复。
- 多感官疗愈: 疗法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将个体锚定于当下时刻。
- 普惠疗法: 该方法可灵活适配创伤幸存者、残障人士、退伍军人及老年人。
来源: 乔治梅森大学
尽管"接触自然"常被用作网络梗,调侃网民应离开屏幕走进户外,但实证研究显示:重返物理世界独有的感官体验对整体健康大有裨益。
持证临床社工及整体疗法研究员米歇尔·汉德整合数据证实,基于音乐与自然的疗法能改善情绪、心理及身体健康成效。
原因在于:相较于传统疗法,音乐与自然疗法更注重多感官体验(如融合声音、景象、气味及触觉刺激,使人专注当下),同时强调自主选择与灵活性。
"音乐与自然的协同治疗促进自我表达,可改善情绪及心理健康,同时降低焦虑、压力及抑郁症状,这些改善将影响日常生活的多方面健康福祉。"乔治梅森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工系助理教授汉德表示。
既往研究多单独探讨音乐或自然,而本次综述聚焦两者结合的应用。汉德联合老年学专家艾米丽·伊哈拉及社工系校友摩根·摩尔、麦迪逊·肖,从六大数据库筛选出884篇相关文献。
其中8篇同行评议文章符合研究标准,例如参与者可自主选择照料动物、打理花园或户外歌唱舞蹈等活动。汉德的结论揭示了定制化非药物心理治疗的无限可能。
"基于音乐与自然的策略为各年龄段人群——包括残障人士、退伍与非退伍军人、创伤经历者及痴呆症老人——提供了灵活低成本的多感官疗法。"汉德强调。
因此,"接触自然"虽源于社交媒体玩笑,实则是颇具科学依据的健康建议。
核心问题解答:
问:音乐与自然在治疗中如何协同作用?
答:两者结合创造强大多感官体验,提升情绪、缓解压力并促进情感表达。
问:为何基于音乐与自然的疗法具有普适性?
答:因其灵活低成本,可适配从儿童到痴呆症老人等各年龄段及能力差异人群。
问:"接触自然"有科学依据吗?
答:有。重返自然环境与感官体验——尤其结合音乐时——能产生可量化的身心健康效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