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与白质高信号(脑小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标志)存在关联,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社区风险(ARIC)队列研究的数据所揭示的。
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市分校的Souvik Sen博士及其团队在《神经病学开放获取》期刊报告称,在1,143名ARIC参与者中,牙周病与白质高信号体积最高四分位数显著相关(校正后比值比1.56,95%置信区间1.01-2.40)。
在另一项针对5,986名ARIC参与者的平行研究中,21年随访期内,口腔健康者的缺血性中风发生率为4.1%,牙周病患者为6.9%,同时患有牙周病和龋齿者则高达10.0%。相较于口腔健康者,合并龋齿的牙周病患者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86%(风险比1.86,95%置信区间1.32-2.6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36%(风险比1.36,95%置信区间1.10-1.69)。
米兰大学的Leonardo Pantoni博士指出:"这些数据最明显的启示是,口腔健康在中风风险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已是充分证实的关联,且可能参与白质高信号的病理发生,而这一关系尚未得到充分探索。"他在同期配发的社论中强调,白质高信号是脑血管疾病的隐匿表现,"绝非良性神经影像学发现",大量证据表明严重白质高信号与痴呆风险增加、死亡率上升及多种功能障碍显著相关。
Pantoni指出,这两项研究有力表明良好口腔健康或可预防白质高信号负担并降低中风风险。他表示:"神经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师可能尚未习惯将口腔健康纳入脑血管疾病预防体系。这些发现提示,神经科医生应考虑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将口腔健康等生活方式干预纳入中风预防策略。"
ARIC研究始于1987年,在美国四个社区招募了近16,000名45至65岁受试者,参与者自研究启动后接受了多次连续随访。牙科ARIC子研究于1996至1998年间实施。
在白质高信号分析中,800名ARIC参与者被诊断为牙周病,343人保持牙周健康。Sen团队依据白质高信号体积将受试者分为四分位数组:最高组体积超过21.36 cm³,最低组则低于6.41 cm³。脑小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指标包括白质高信号体积、脑微出血及腔隙性梗死。Pantoni指出,牙周病与脑微出血或腔隙性梗死无显著关联,"这可能源于统计效力不足,或这些脑小血管疾病特征具有不同致病机制"。
缺血性中风分析显示,1,640人保持口腔健康,3,151人仅患牙周病,1,195人同时患有牙周病和龋齿。该分析同时证实,规律牙科护理可降低牙周病风险(比值比0.71,95%置信区间0.58-0.86)及合并龋齿的牙周病风险(比值比0.19,95%置信区间0.15-0.25)。
Sen团队指出,这些发现表明牙源性疾病引发的系统性炎症可能影响脑健康。若后续研究证实牙周病与白质高信号的关联,"将通过靶向口腔炎症为减少脑小血管疾病开辟新途径",Sen在声明中表示。
研究人员承认两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单次评估口腔健康状况,未能捕捉随时间变化的牙科健康动态。
ARIC研究及牙科ARIC子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Sen团队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Pantoni报告与美敦力、Amicus及PIAM存在合作关系。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