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表明,干洗行业及部分消费品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与危险肝病风险激增三倍存在关联。
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研究指出,四氯乙烯(也称全氯乙烯,PCE)——这种同时用于粘合剂、局部清洁剂和不锈钢抛光剂的化学物质——与美国成年人显著肝纤维化的发生概率增加三倍相关。研究发布的新闻稿说明,肝纤维化是疤痕组织的积聚,可能发展为肝癌、肝衰竭甚至死亡。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剂量反应关系,即PCE暴露水平越高,发展为肝纤维化的可能性越大。该发现发表于《国际肝脏》期刊,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该调查代表了美国人口的整体健康状况。
为测量PCE暴露水平,团队检测了2017至2020年间1614名20岁以上成年人的血液样本,结果显示约7%的人群体内可检测到该化学物质。随后,研究人员观察了血液中含PCE的个体是否出现显著肝纤维化迹象。结果表明,暴露于该化学物质的人群比未暴露者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的可能性高出三倍。
研究主要作者、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肝病专家布莱恩·P·李医学博士向福克斯新闻数字版表示:“我们惊讶于如此多人血液中可检测到PCE,且其与肝组织瘢痕的关联如此强烈。由于先前研究主要聚焦于职业暴露人群(如干洗店员工),人们可能对自己未直接接触PCE却存在暴露感到意外。”
研究发现高收入家庭人群面临更高的PCE暴露风险。李博士解释道:“高收入者更可能使用干洗服务,这会增加其PCE暴露机会。然而,在干洗设施工作的人员也可能因长期直接接触而面临更高风险。”
该研究确认,当血液中检测到PCE时,酒精摄入等其他健康因素及肥胖相关的肝脏脂肪堆积似乎并未对显著肝纤维化产生额外影响。李博士指出:“患者常会询问,为何自己不饮酒且无典型肝病健康问题却患上肝病——答案可能是PCE暴露。”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数据,除肝病风险外,长期PCE暴露还与神经功能损伤、情绪行为改变、肾损伤、发育及免疫系统影响以及癌症风险升高相关。短期暴露可能导致上呼吸道刺激、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疲劳)和肾功能障碍。环保署特别指出,孕妇和儿童对PCE的发育影响尤为脆弱。
依据《有毒物质控制法》,环保署认定PCE在特定使用条件下存在“不合理风险”。2024年12月,该机构颁布最终规则,限制PCE在多种用途中的“生产、进口、加工、分销、使用和处置”。2025年1月,环保署又发布了针对干洗和带电设备清洁的合规指南。
李博士向福克斯新闻数字版透露:“2024年,环保署宣布对PCE实施消费者和商业用途禁令,并设置10年过渡期——但该禁令目前正被重新审议。本研究数据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研究者指出了该研究的多项局限。由于采用横断面设计且仅分析单一时点的PCE水平,无法证明化学暴露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补充说明,因样本仅限美国成年人,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国家人群。作者承认,仍需更多研究来确认环境毒素在肝病风险中的具体作用。
李博士补充道:“毫无疑问,环境中除PCE外还存在其他危害肝脏的毒素。”研究团队希望该成果能改善患者预后。
他强调:“肝病在美国正以惊人速度增长——问题在于肝病通常不会在疾病高度进展前引发症状。除酒精、糖尿病和超重因素外,了解肝病诱因有助于判断是否需咨询医生进行筛查。”
该研究由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及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支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