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或成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突破口
最新研究显示,大脑中天然存在的矿物元素锂(lithium)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重要关联。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萊瓦特尼克研究所神经学与遗传学教授布鲁斯·扬克纳(Bruce Yankner)团队发现,锂在维持大脑正常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其缺失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信号。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证实大脑自然存在锂元素及其神经保护功能
- β-淀粉样蛋白斑块(amyloid-beta plaques)形成过程中锂元素异常积聚
- 通过补充天门冬氨酸锂(lithium orotate)成功逆转小鼠模型脑损伤
研究人员分析了27种脑内微量元素后发现,仅锂元素在健康认知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和阿尔茨海默病组中呈现显著水平差异。数据显示,认知功能下降初期即出现锂含量变化,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锂水平已显著降低。
动物实验验证
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
- 锂缺乏饮食加速脑部炎症和认知衰退
- 锂水平降低促进斑块形成并激活小胶质细胞
- 补充天门冬氨酸锂后:
- 脑损伤得到逆转
- 记忆功能恢复
扬克纳教授强调:"锂缺乏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需谨慎对待动物实验结论。目前结果虽令人鼓舞,仍需临床试验验证其人体有效性。"
专家解读
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老年医学部主任玛尼沙·帕鲁莱卡(Manisha Parulekar)指出:
"当前治疗多聚焦清除斑块的单靶点策略,而本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天然元素平衡,可能同时改善斑块沉积、神经缠结和认知功能三重病理特征。"
马库斯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病学主任彼得·格利布斯(Peter Gliebus)评价:"该发现为早期检测开辟新途径,脑锂水平检测可望识别高风险人群。动物实验显示的治疗潜力令人振奋,若人体试验成功,锂补充疗法或将成为早期干预的重要选项。"
临床前景
- 生物标志物:脑锂水平可作早期筛查指标
- 治疗策略:天门冬氨酸锂突破斑块屏障限制
- 适用人群:轻度认知衰退及高风险患者
研究团队提醒,尽管动物实验成果显著,仍需开展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验证疗效。该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研究方向,或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策略的根本性转变。
【全文结束】


